在《塘栖》中慢游
(2023-01-04 09:30:09)
看丰子恺的漫画,总会让人放松下来。因为他的漫画的主角,多是儿童少年,多是山水树木,满是童心童趣。边翻边看,常常让人露会心的微笑,不觉有悠然之态。而他的散文,也是这样的,内容基本是生活中极细小的琐事琐物,却颇有趣味。如《清晨》、《白鹅》、《竹影》、《吃瓜子》之类。若一定要与大人物挂点线,在我看的这本书里,就只有《访梅兰芳》与《回忆李叔同先生》了。
可这样的小画短文,却很对我的口味,有空就翻一下,弥久未减。一次,有认识者见我边看边笑,以为是什么时尚的书,拿过去翻一下就丢还我,道:这什么老古董,没看头。过后想起他的话,不免想了一下,为什么我觉得有看头呢?理由可以理出几条,但归结一点:似乎丰子恺先生想与现代的时尚保持一点距离,而我正怀着与他同样的心情呢。
其中有一篇散文《塘栖》,好像最能点明丰先生的这个倾向。
丰先生老家在浙江石门湾,他在杭州也有寓所,所以常两地往返。他在文中说:“从我乡石门湾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时小火轮,乘一小时火车,就可到达。但我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到横河桥上岸,再坐黄包车(注:即人力车)来到田家园的寓所。”
也就是说,如果用现代(也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交通工具,丰先生两小时可返杭州,既方便又快捷,而且经济上也划算,可他老先生倒好,偏要坐小船绕路,用两三天才能到,所为何由?猜想一下,大概是虽慢却舒适又有点闲趣吧。
乘轮乘车上杭州,人多拥挤,轰轰作响,一身臭汗,尚未稳坐,已然下车。快则快矣,何等乏味。而坐船则完全不同:小小客船,棚净窗明,或坐或躺,可缓可疾,阅书观景,品茶闲谈。江南的景色那是不用说的。如在早晨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夜则“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秋来有“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如是雨天,也很有趣“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或者“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慢慢摇动中,尽品江南之美,人生之味。
可要把这说给时尚人听,必遭鄙弃。乘飞机,万里之遥,朝发夕至;坐高铁,千里之路,半日可达,途中甚至手机尚未看够呢。就拿石门湾到杭州把,若现在,车程区区一二十分钟。如果你是去办事,去上班,那当然要坐高铁。可如果你不过是想游游江南,体会田园风光,那高铁应该不是什么好选择。莫不如坐坐绿皮车,最妙的当然是乘船了。给人生多种选择,一定是成熟社会的既有之形。
有时候我会想,我之所以会对时尚敬而远之,怕是自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的生活节奏,我是在逃避。可,有时,又会想,既然有快节奏,自然就应该存在一个慢节奏,难道我们的世界会惧怕一个悠游的《塘栖》吗?
人无法脱离时代,可人却可以离开时尚。无论交通工具怎样发展,步行永远是人类出行的形态之一;无论支付手段怎样创新,现金永远是保护你的最后屏障;无论人们可以到达怎样的星球,儿时
的游戏亲情永远会把你带回你的梦乡。这其中,就包括丰先生的漫画及散文《塘栖》。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