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
(2022-06-19 19:10:55)
标签:
杂谈 |
与小孙子一起读书,蓦然见到了久未谋面的《匆匆》。年轻时的朱自清劈头就发问:“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以前同样年轻的我,读到这儿不过一笑,只是感到文字清秀,行文流畅。至于要感叹,要无奈,门儿也不见。时间一大把一大把的,正不知如何挨过,哪来的惋惜之情呢?
可时光就是如此“匆匆”,还没等我们回过神来,转瞬已是白发了。所以此时一看到《匆匆》不觉就涌上了海潮般的感受,身心全淹没了,全淹没了。
前八九年吧,一位我执小辈礼时会拜访的老先生仙逝了。那是一位与我父亲同过事的老者,广东人,经历曲折漫长,外文尤精。从他那儿我听闻了一些历史的脚步,对人生多了些感受。他逝世后,远在都市的儿子回来,可最棘手的事,竟是满墙的书,满柜的相册。一些中文工具书,如《词源》、《说文解字》之类,我明知自己决无精力翻阅,也赶紧承受下来。可大量的外文书籍及杂史散文却无法处理。卖则心中不忍,送则无人接受。至于那些泛黄的老相册,除儿子取出几张,其余的留不了,送无理,烧不孝,真正是无法。多时迁延不决,最后,我只好劝他们眼一闭,任由贩子捆而去。面对空墙,大家只存几声叹息,一脸无奈。
后来,有一次去图书馆,见新添了几个大柜。柜头写有“某某某捐书专柜”。这几个人听说过,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人。忽兴起,问工作人员:可接受一般人捐书。回答果然不出所料,一般不接受捐献。因当初我们也想过这条路。
这时,一点对时光的厚薄之思就升起了。
时光匆匆,一闪辄过,决无复返,不分厚薄。可古代的呢?
三皇五帝是传说,我们偏要寻一点时间的遗迹,费九牛二虎之力,这是国家的大工程。历代皇族大墓,时间成了大热点,谁不眼红头热。即使是引车卖浆之流,挖到一个古时的豆腐坊,历史说不定怕就要改写。明明早被时间遗弃,何以受此青睐。
清末以降,大概就少有问津。民国时代,如若高官巨贾,可能还有人问问,写写口述历史,但考古决轮不上。至于小户平头,至多电视剧里露点头。而相片,不过有几本《老相册》而已。那到了以后以后,可能化成纸浆有的人还嫌烦了吧。
同是被时间遗弃,竟至如此凄凉。
原委大概无他,节奏的快慢,物质的多寡。十年读一本书,一生惟一画,时间堆积,弥久唯香。而太快的节奏,无法停下思考;太多的东西,贬值如草芥:如何经得住时间。
可见,时光颇有些厚古薄今。当然,如果若干万亿年后,地球将湮灭,外星人来考古,我们又热了。只是,我们说得上吗?
所以,对我们现在活着的人来说,快节奏包括一切,意义只在匆匆。人们只能活在当下:读点书,过后就不必理它;唱唱歌,闭嘴就无须激动;跳跳舞,人散就信步回家;喝喝茶,不在意去回味;发个信,当然不必大动脑筋;至于上个抖音,不过是一阵风吹。
时光在上古,是度日如年;时光在中古,是度日如月;时光在过去,是度日如日;时光在现在,是度日如秒。说匆匆,实是近日,实是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