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单的读点书吧

(2022-03-20 19:22:16)
  这些年来,我的日子有些平淡,我真为之庆幸。前几天看到芒格的一个讲话,他说:“我们能成功,不是因为我们善于解决难题,而是因为我们善于远离难题。我们只找简单的事做。”股票我一窍不通,但看到这话,忽心中一动:我还能有点平淡从容,大概也许是我懒,就做了点简单的事——比如读了点易懂的书。
  回想起来,读书始于小学三年级时。不知那根筋不对,我忽然要读书了,当然是闲书。读的第一本是长篇《平原枪声》,讲抗战的,然后现炒现卖,似乎还有人听。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找到书就不放,,一本破破烂烂《小五义》,像捧着贝叶真经,入迷的读,每天给人开讲,自以为得意,绰号竟是“年轻老人”。
  那时家里多的是中学的教科书,当时有的是十年学制,除语文课本外,还有专门的《文学》课本,多是诗词及长篇小说节选。那在我是宝贝,不管看得懂看不懂,只是翻着跳着读下去。像《红楼梦》、《水浒》、《三国》、《聊斋》之类,像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将进酒》等等,都是那几年胡乱吞过的。而且由此滥觞开去,竟迷着去茶馆听书。那时母亲每周有两天在单位值班,时会带我去,于是,趁机跟母亲讨五分钱(可以吃一餐早点),去茶馆买一杯茶,听老先生檀板一敲,开讲《说唐》之类,乐不思蜀。
  后来自是不行了,成绩一塌糊涂,连眼睛都弄坏了,还去开了次刀,父亲连撕我的几本书,老师则引古之痴呆人之例训诫我。总之,到小学毕业前,我只有收敛了些。
  中学是罚到郊区上,全体住校,于是故态重萌,看《粉妆楼》(好像这名),于是又开讲。
  成绩从来不好,连语文也差得很,但读书(自然是闲书)的习惯难变。后来下乡,工作,正儿八经的书吃力,闲书不少,真是——污泥糊不上墙。
  后来的后来,年纪大了,有时停下一想,说不出自己看过些什么书。
  圣贤之书没看过。偶尔读点论语孟子语录,也是工作逼迫,更不用说诸子百家。有几年身在茅屋,无书可看,倒是看过几篇马列原著毛选全套。
  历史之书也没看过。《史记》买过,却堆在架上,至多偶尔翻翻,更不必说是二十四史及杂史了。
  文学之书该是读过一点的。但只注意好看的情节,其余寥寥。而国外名作家则基本没看过。因为长句多,吃力。鲁迅的看得多些,原因自明。
  我读过书吗?有时我自己也疑惑起来,慢慢细细的想想,似乎其实真正吸引我的,是读书时的那种状态,那点感受。也就是说,吸引我的而让我放不下的是“读”本身,而非是“书”。
  这一生,有几次身处寂寞中,帮我熬过来的是读,不在乎读什么。所以,我与学问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只能说,读书最简单,特别是闲书。选简单的事,沾一点书皮,养了一点气而已,由此在寂寞之中,偶尔还能从容一点,平淡一点。
  平淡从简单中来,比如读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