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65·寂静的清明节
标签:
365清明家居纪念先人 |
四月五日
星期二 晴
一个寸步难行的清明节,固步庭院中完成对先人的祭祀,站在一棵树下仰望苍穹,祷告一番以后,纪念的流程便结束了。
有了一棵树,就有了生命再生的寄托,都说树是人的第二个灵魂,它经久不息地伫立着,依傍在人们的左右,平日里它寂寞地生长,惟有清明这一天才被人尊崇。
过去的清明节,总是细雨淅沥,雾霭濛濛,符合相思人的精神状态,而今总是阳光普照,寄托相思便在阖眼的一瞬间,用想象的泪花,在心灵里落一场与亲人互动的雨。
血缘也许是延续未来的踪影,在路上倒下的人,建立起了生命的驿站,亲人们再次出发,奔赴下一个征程,循环往复地承载了生活的福祉。
一个人的清明节,所有的寄语都是畅通无阻,轻声低吟便可抵达天庭,在远方的父母即可知晓,这或许是灵魂的力量,亲人之间没有距离,感应就是咫尺间的方寸。
城外的墓园,坐落在冷清的山水间,没有了鲜花与贡品,没有了晚辈对先人的跪拜,春风吹拂不到泪雨朦胧的人,春风过处还是春风,
曾经埋怨道路拥堵,总是迟到赶往父母的墓碑面前,而今道路空空荡荡,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车在库里变成了一幢空房子,门锁已经锈蚀。
倚在窗前眼巴巴瞩望着户外的景象,一幅辽阔的风景图,微风中惟有摇曳的枝蔓,其余的万物均处于静止姿态,用这种虔诚,抵御疫情的蔓延。
是夜,原本静谧的人间万象,更凭添了一抹万籁俱寂的氛围,浩瀚的夜空,星月交相辉映,一仰望便是满眼晶莹,剔透着生命的渴望。
忽然想到了一个人的来去,便都是自然法则,礼尚往来与尔虞我诈都可能是一个人一生的所为,倘死亡终结了善与恶的博弈,后人所作的事便只能是总结了。
自出生,襁褓中吮吸母乳逐渐长大,在童年的稚嫩中获取父母的宠爱,幸福的光辉点点滴滴,人的最初的确是可圈可点的。
后来,我们渐次长大,良莠不齐自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只是我们疏忽了某些领域的导引,才有了高尚与卑鄙之分,哦,清明时节想得多了,就此止笔。
前一篇:94@365·庭院里的四月天
后一篇:96@365·春天来了(之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