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2022-06-16 10:52:01)
标签:

旅游

分类: 休闲旅游
西北大环线(29)——敦煌 · 玉门关

       路过的第三个景点玉门关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一说在甘肃敦煌西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之间。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汉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归,上书曰:“臣不愿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张岱《夜航船》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门。
特别欣赏这幅对联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马迷途传说
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从边陲和田运石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据说,马迷途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快地赶路。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被一片黑暗笼罩,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年老马匹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
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出迷途。”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拿出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大雁吃饱以后,就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
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咕噜咕噜,方盘镶玉。”边叫边飞,又一次引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大雁飞走时所说的话,只有救那只大雁的小伙子能听得懂。这个小伙子把大雁的意思转告领队的老板:“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到达小方盘城后,商队的老板再也不敢爱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以后,有了夜光墨绿玉作为路标,过往商队再也不迷路了。小方盘城上有了一块玉,从此就改名为玉门关。这就是大雁引路的传说。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西北大环线(29)——敦煌·玉门关

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已对游客开放有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
玉门关遗址年代纪
公元前约770—公元前221年,月氏、乌孙相继驻牧。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联络月氏,共破匈奴。
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败匈奴。当年置武威、酒泉郡。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08年,赵破奴出敦煌,破姑师。遂“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
公元前104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出玉门伐大宛,不果,退兵敦煌,上书请求罢兵。汉武帝怒,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斩之。”贰师恐,因留屯敦煌。
公元25年,窦融据河西,自称五郡大将军,敦煌属之。
公元73年,班超带三十六吏士出使西域。
公元75年,汉肃宗诏班超回都,被西域诸国抱马劝留。
公元93年,班超为西域都护。
公元102年,班超奉诏由西域经敦煌返回洛阳。
公元107年,丝绸之路历经三绝三通,复为安道。
公元266年,敦煌和尚竺法护西游归,始译经典。
公元275年,敦煌令狐丰建造河仓城。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汉学家斯坦因等多次私探玉门关。
1944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对玉门关地区开展考古调查和测绘工作,发掘出大量汉简
1963年2月,原甘肃省委员会公布玉门关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玉门关遗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丝绸之路中国段”。
2014年6月,“玉门关遗址”列入“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