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2022-06-09 14:35:32)
标签:

旅游

分类: 休闲旅游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 · 水帘洞

从大像山出来原路上高速继续西行,打开导航去下一个景点,天水市武山县水帘洞。
按照导航在磐安出口下高速,开车一直到武山县水帘洞景区。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武山水帘洞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钟楼山峡谷内,谷中"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谷涧溪水潺潺,景色幽静宜人。”水帘洞系高约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岩洞,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因而得名。
石窟亭宇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修建,有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等著名景观,尤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题记、雕塑作品、壁画等最为珍贵。该石窟现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内有享有亚洲之最的露天摩崖浮雕大佛拉稍寺大佛,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文化的重要资料。现共保留有历代造像百余尊,壁画2000多平方米,建筑物10余座,舍利塔8座,题记碑刻10通,无头干尸1具,拉稍寺摩崖题记为研究分期断代,以及美术史的渊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而最为珍贵。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中间的大佛高达40余米,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佛坐莲台上,莲瓣间层刻有狮、鹿、象,或站或卧,排列对称,雕琢古朴,形象生动,造型艺术水平较高。周围诸多佛龛伫立着宋代小佛像。崖面上部向前突出,又加筑风檐以蔽风雨,檐端雕刻飞云走兽,悬挂铜铃,微风过处,叮铛作响。其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迹,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水帘洞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鲁班乡,现包括拉捎寺、千佛洞、显圣池、水帘洞,是仅次于天水麦积山石窟的石窟群,同为渭河上游古“丝绸之路”南道的佛教艺术胜地。现存历代造像90余尊,壁画1000平方米,浮雕和半圆雕佛塔8座,古建筑18座。窟群创建于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水帘洞系高约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岩洞,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因而得名。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水帘洞石窟群始建於北周,经五代、宋.元增建重修。石窟群共有七寺(显圣寺、拉梢寺、粉团寺、砖瓦寺、硬山寺、观台寺、千佛寺)五台(莲花台、清静台、说法台、钟楼台、鸣鼓台)十二处人文古迹,分五组散布於方圆数公里以内,与「雄奇险秀幽旷」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陇右古文化明珠和风景胜地。其中拉梢寺、水帘洞、千佛洞三处古迹保存较好,而水帘洞位於窟群中心,地形独特,气势雄伟,民间影响最大,故以其名统称整个石窟群。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水帘洞在形似斧劈的试斧山东侧之峭壁上,是一个约50米长,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每当雨季,洞顶、洞壁泉水、雨水一齐涌出,洞檐流水如注,恰似珠帘掩门,故得名水帘洞。洞内有四圣宫、观音寺、南殿、菩萨殿等多座建筑,各殿、台、亭、阁依自然岩洞有开有合,错落有致,工艺精巧。其中尤以菩萨殿最为高大华丽。该殿上下两层,下层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清澈见底;上层横匾大书“西山暮雨”四字,内塑当地民间传说中的麻线娘娘;水帘洞的崖面上保存着北魏、隋、唐、元各代的佛教巨幅壁画。整个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相辉相映,大有天然布景之趣。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西北大环线(10)——武山县·水帘洞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东临麦积山,西望炳灵寺,造像风格一脉相承,但又独具特色,它把浮雕、窟龛、悬塑、壁画相结合,融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佛教文化于一体,在全国仅此一例。加上周围的丹霞地貌风光,一线天、试斧山、莲花山、象鼻山、笔尖峰、单乳峰、圣贤壁等鬼斧神工般的奇山怪石,以及漫山遍野的奇花异草,构成了独特壮丽的人文自然景观,每年吸引数万名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看完景点天色以晚,直接去武山县城,晚上住在了武山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