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次第春风到草庐

(2022-04-06 20:01:50)
标签:

古玩

收藏

老印章

诗词学上有场不大不小的争论,曾经长期众说纷纭。小诗“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的作者究竟是谁?有记录为南唐后主李煜《开元乐》的,有标注为大唐天宝年进士张继《归山》的,唯后者非“自还”,是为“独还”而已。张继即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作者,名声虽不敌李煜,却也无断魂落魄如李煜之际遇,难有如此哀惋和抑郁情状,似有千山阻路无出处,谅不是张继所作。

 

次第春风到草庐
图一

录“生涯一片青山”制印的(图一),是晚清吴熙载、趙之谦、吴昌硕、黄少陵“篆刻四大家”之首的吴熙载(1799─1870),江苏扬州人,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

吴熙载秉性聪慧,不单能诗善画,尤好书法,行楷篆隶草五体皆精妙。他研探秦汉玺印用功极深,一生勤于刻石治印,亦好制砚、刻铜,且多以佛像为图饰,别具一格。乾(隆)嘉(庆)时期知名书法家包世臣是他的恩师,名师出高徒,吴熙载小草、隶书、行楷功力深厚,皆能入边款,隨心所欲。

 

但此翁一生清贫,晚年尤其凄凉。他曾自撰一联打趣自己,说是“有子有孙,鳏寡孤独;无家无室,柴米油盐”。困顿若此,好在朋友热诚相待,时常邀他相聚,自然常常客居于友人家中,抑或寄寓寺庙庵堂,日以卖字治印为生计。在扬州那些时日,曾寄寓观音庵,适逢穷画家王素亦寄寓于此。二人很是相投,决定联袂卖艺,王素作画,吴熙载题字。一时间,“王画吴字”享誉扬州一带,传为美谈佳话。大清同治九年(1870年),吴让之去世,终年72岁。
次第春风到草庐
图二
印面文字“生涯一片青山”(图二)出自南朝陈沉烔《独酌谣》所云“生涯本漫漫”,意为前路多坷坎险阻,是“山高路远,前路茫茫”的浓缩。闲章是大清咸丰九年(1859)夏日为“仲陶”刻制的。仲陶姓岑名镕,家财丰裕,为知名金石收藏家。这一年,他邀约苏州、常州一众文人雅士相聚,吴让之亦在其列。众人相聚甚欢,吴让之则篆刻闲章助兴。当年吴让之年已花甲,正是书法篆刻技艺的巅峰岁月。后来的民国年间印坛大家王褔庵,曾评说吴让之“让翁刻宗完白(邓石如)而有小变,刀法自辟蹊径,晚年所作,工力深厚,其茂密处直欲驾山人(邓石如)之上”,赞美口径,几乎与吴昌硕一致。同为晚清“篆刻四大家”的海上画派先贤趙之谦,一生未曾见过让翁,偶读吴让之印谱,惊叹之余,竟即兴在自制的闲章侧墙刻下一跋,说“息心静气,乃得深厚,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对其金石技艺评价甚高。吴熙载在泰州读到赵之谦的评点,已是数年之后了。印坛知己,却从未谋面。读释“生涯一片青山”边款获知(图三),制印时日,恰是吴让之客居岑府与文人雅士相聚前数月,抑或又是让翁最先受邀,先期抵达。据史料记载,吴让之为仲陶制印即达百余,且多为精品。
次第春风到草庐
图三
让翁选用青田封门白篆刻“生涯一片青山”,印材昵称象牙白,结体紧实而有厚重感,正与“山”不谋而合,正是让翁生活拮据的写照。

 

印纽雕琢精细,为辟邪神兽,环眼,裂嘴龇牙,神武威严。《山海经》载,辟邪“能知人之忠佞不直者,触而淡杀之”。古人雕以作闲章之纽,其意自当是在直面人生善恶。印面“生涯一片青山”为圆朱文“倒薤篆”,笔划上略方而尾略尖,刀笔圆转中见风骨,不失豪放气象。“倒薤篆”法为他独创,篆法别有面目,印面布局茂密,朱白分明,一目了然。
次第春风到草庐
图四
边墙款字为小草(图四),一笔一划细若游丝,可谓字字珠玑。行内人评议边款艺术,说“像文彭的小楷,黄易的隶书,吴熙载的小草,现代钱君匋的狂草,都为人称道”。其实岂止是称道,“生涯一片青山”边款20余字,笔笔精妙,出尘脱俗,一气呵成,功力非一日之寒。小草入边款,是篆刻家们一大畏途,轻易不敢尝试。古今印坛号称高手、大师者不泛其人,没有几人敢望让翁项背。

 

让翁奏刀勤勉,可惜作品多已毁损于风刀霜剑。“生涯一片青山”虽幸存,但章体遍布磕碰痕迹,手泽摩挲,已经熟润温莹。章体四墙岁月磕碰痕迹、融蚀孔洞既分布参差,又深浅大小长短宽窄各异(图五),款字边棱亦尽倒损,古旧气韵萦萦可扪及。行内人一见便知,制印之日遥在百年之前,决非后人仿刻。吾一八十闲翁,多年前有幸珍藏“生涯一片青山”,它辗转人世160余年,“象牙白”若熟栗凝脂,章墙脚下陈泥黑紫,赫然一闲章老寿星。“天心印社”副社长李斌利为我拓制印谱时,款字面需涂抺带胶的白芨水,方可附着宣纸,虽说白芨水有损包浆,仍然古气扑面。闲来赏读,总有许多浮想涌上心头。
次第春风到草庐
图五
《儒林外史》第九回有小诗一首,说是“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引后两句综述吴让之一生,最是贴切。今日拍卖场上,他的一方闲章动辄五六十万,当年寄寓寺庙庵堂的让翁,九泉之下若有知,该如何的兴高釆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