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张洁、叶兆言和戴厚英的故事
张洁在他第一本书里说:我本以为,这一辈子再无出路了。永远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被世人歧视,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为贫困所苦,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聪明才智,因为连发现它、测试它、实现它的机会都没有。我准备接受这个现实,在给我限定的社会地位上,了此一生。偏偏我生来就不肯屈服。这样就有了《我的第一本书》。
作家叶兆言说:……有的人,永远占便宜,便宜占多了,就成了天经地义,占了便宜还要卖乖。吃亏的人永远吃亏,吃亏吃惯了,不吃亏,有人心里就不舒服,就奇怪。……大家都写东西……别人可以当中青年专家,可以当跨世纪人才,可以是突出的贡献者,是政协或者别的什么委员,是什么人大或者别的什么代表,有这个津贴,那个奖赏,多得身兼数职,少也能轮上一二,偏偏我沦为异物,什么都不沾边。有时想想也生气,……树上这么多桃子……为什么非要少我这一份。……人总还是人,不可能都是雷锋。都喜欢说自己不在乎,可结果还是有些在乎。……
有人曾经这样介绍过戴厚英一次经历:一次乘列车,上车之后只不过要求补一张卧铺票,却一次次的遭到列车员的冷遇。先是白眼和呵斥,接着是推搡,后来是别人一个个的得到补票,或是叫进卧铺车厢去,自已跟着却被拒绝了,后来是同自已对话的人也一个一个能够进去,但自已就是不能进去,因他们是拿着“条子”上车的,自已没有“条子”的优势,所以只能横遭各种打击,一次次要求,却是一次次的使自已难堪。一次次的丢脸,一次次的失去平衡,加上年老体弱,经不起乘车无处坐卧之苦,迫得她对着列车员愤怒地大喊:“我是作家!我是教授!按规定我就应该坐卧铺!为什么要求补一张票都这么难!”但列车员根本不理她。但她后来感到痛悔的不是列车员的无情,而是自己不应该去乞求别人的恩赐以及最后的失言。所以她最后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处境的卑微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心灵的卑微。”
我在这里介绍三位作家的经历,是想说明作家的成长也是要靠自己奋斗挣扎的,他们也有碰到意想不到的不公平的待遇的。语短情长,耐人寻味,你知道了,联系自身,假如你有同样的坎坷遭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仅是同情或仅只是借此来安慰自己不幸、不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