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1外国教育现状及尊师风尚

(2022-09-22 11:05:14)

           81   外国教育现状及尊师风尚

 

 澳大利亚:鼓励孩子独立生活。每个大学生都可贷款,以后以纳税部分抵扣。18岁青年学生离家每周补贴100澳元。

 英国;先教孩子生存本领。家长经常在家里教孩子怎样包扎伤口,怎样拨打紧急求救电话等等。没有父母监督孩子学钢琴、学画画…英国人认为先教给孩子怎样生存,然后才让他们去学怎么活得丰富。

   美国的爱国教育。美国中小学基本都有宣誓仪式,所有学生在课前站在教室面向星条旗、右手抚胸宣誓:我宣誓忠于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忠于她所代表的合众国——……在这里,人人享有自由和正义!从现在起,我决心认真学习、学习关心、懂得分享,珍惜时光,过好每一天。

 德国 “七岁儿童认知世界”必修课和教育清单达七十条:

       情感体验:自身存在、压抑心情、饥饿与愤怒、劳累与悲伤、尿床原因、大人惩罚、出外对父母的思念、舒适与将就、思乡、漂泊、借宿与无家可归、想赢与输得起。

       对身体的认识:水对人体的浮力、会荡秋千、打枕头战、堆过雪人、沙堡、野地生火、生病、发烧、休息与运动、爬树、爬山、拉链、开锁、食物与膳食、动作与态度、保守秘密、听故事等。

 在家庭方面:理解亲属关系、为大人担忧、看过爸爸刮胡子。

  而中国教育光是识字,从教室到寝室贴着的都是中国汉字。四五岁孩子就认识一千多字。

  中德儿童谁更聪明。“精诚合作”——中德双方采用一套完全一致的测验试题,试题由德方拟定。每套试题分为ABC三组,题目不同,难度一样。严谨、周密、科学的设计,加上两国科学家探索人类自身奥秘的敬业精神,似乎注定了这次学术合作将有一个完善的归结。1988916日,中国北京,244名男女少年,坐在教室里,与远在异国同龄人,开始完成一份共同的试卷。两国科学家的心为一项共同的事业兴奋着。

  “测验结果出人意料”——德国的荷莱教授接到中国方面提供的首次测验的结果时,愣了好半天。高智少年与常智少年各两个年龄组各7项测验的28个得分,几乎全都优于相应的德国方面参加测验的少年的得分!……

 “虎头蛇尾的背后”——一项由中德两国学者参与,历时五年,耗资巨大的调查与研究,其最后结果竟没有对外公布……答案最终在一位中国学者的论文中找到了……当中国的教育学家认为应该以重点校和普通校区别学习有差异的孩子时,西方教育学家却坚决反对“优等生”和“劣等生”的概念,分别对待不仅是对学生权利的蔑视,更不利孩子们心理与智力的成长。……当中国教育学家致力培养出一代专业的高尖科技人才的时候,西方的学者着力于使他们国家未来的栋梁兼有艺术的天分、处世的干练、优良的体质。……不同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少年,面对毫无差异的同一试题,又怎能不表现出迥异的差异来呢?当德国学者指责中国孩子是高分低能时,不知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做何感想。面对同一套测验试题的较量结束了,面对同一个世界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毕竟,未来的较量更为残酷和无情……

  外国尊师风尚。朝鲜学生路上向老师敬礼,家长向老师让路。日本人在车上见到穿教师服的师范生让座。俄罗斯节日向老师送纪念品。匈牙利家长邀老师到家里作客。法国每年1225日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品。捷克凡取得学位或有成就的学者都去看望自已的小学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5徐志摩轶事
后一篇:18什么叫智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