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对孤独的思考
孤崖一枝花。 崖上一枝红花,艳丽夺目……花树开花,乃花之性……有人看见与否,皆与花无涉。故置花热闹场中花亦开,使生万山丛中花亦开,甚至使生于孤崖顶上,无人过问花亦开。
人人都可能有孤独的时候……孤独,并不单纯是独自生活,也不意味着就是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可能并不感到孤独;而置身于大庭广众之间,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真正的孤独,往往产生于那些虽有肉体接触,却没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夫妇。……不管你是置身于人群,或者是独居一室,只要你对周围的一切缺乏了解,和你身外的世界无法沟通,你就会体会到孤独的滋味。……
孤独是无可躲避的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假如对孤独的一段时间运用得当,可以融化你胸中的郁积,可以照亮你人生其余的旅途。……如果可选择,谁都不会选择长久的孤独……但没有孤独,生活不可能完整。剧作家傅莱说得好:“一个人不敢思考自己孤独中的种种问题,就不可能自由自在。只有在思考中他才能生存。”
要记住,就是住在一个挤满了人的房子里,我们也是独立的个体。人人生来就是单独的,单独寻找人生的意义,单独死亡。我们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会勇敢、谦逊,美好地生活。
人才在教室、课堂上培养,天才则在孤独感中自己成长。因为孤独感会使人处于一种自我发现的紧迫状态。意大利电影名星索菲娅·罗兰说:“我孤独时,我从不孤独,我和我的思维作伴,我和我的书本作伴。”
粗略地考察人的孤独感,大致可分两类:外在的孤独感和内在的孤独感。
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此外,中年不幸丧妻……老处女的落寞心境,漂泊在异乡外地的天涯倦客……他们所感受到的孤独,则属于外在孤独感。
内在的孤独感则是一种最深层次的心理意识。它常常是朦胧的,莫可名状和说不清的。……内在孤独感是人与生俱来的“根本孤独感”。即便是身处车如流水马如龙和灯红酒绿的人群之中……这种“根本的孤独感”也丝毫不会散去。陷于狂热观众和读者包围之中的艺术家们往往是最孤独的。……爱因斯坦的一生也患有根本的孤独症。他说:“……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的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浅薄的快活和廉价的感官享受,远不如处在根本的孤独境中并力图去冲决它来得幸福。这是搏斗的、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时空局限的高贵幸福。……缺少寂寞,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