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差别在于教师
有一位教育家在哈佛大学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由两位水平相当的教师分别给两组学生教授相同的内容。所不同的是,其中一位教师被告知:“你很幸运,你的学生天资聪颖。然而,值得提醒的是,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试图捉弄你。他们中有的人很懒,并要求你少布置作业。别听他们的话,只要你给他们布置作业,他们就能完成。你也不必担心题目太难。如果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倾注着真诚的爱,他们将可能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另一位教师则被告知:“你的学生智力一般,他们既不太聪明也不太笨。他们具有一般的智商和能力。我们期待着一般的结果。”在这一学年底,实验结果表明,“聪明”组学生比“一般”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整整领先了一年。其实在被试中根本没有所谓“聪明”的学生,两组被试的全都是一般学生,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不同,导致了对他们的期望态度也不同,从而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其中一位教师把这些一般的学生看做是天才儿童,因而就作为天才儿童来施教,并期望他们像天才儿童一样出色地完成作业。正是这种特殊的对待方式,使得一般学生有了突出的进步。
从中我们可以悟出:学生没有差别,差别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决定了对学生的态度,也决定了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教学方法,因而也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和结果。教师对学生没有信心,必然不会尽力,也不会有千方百计,教学效果就必然不会好。本来可以教好的学生,但因教师缺乏信心,没有尽力,因而也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成绩。教育虽然不是万能,但教学效果一定同教师对学生的看法、教学态度、教学的方式方法成正比。分快慢班,对慢班来说之所以不好,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和信心。“慢班”之所以是“慢班”,是因为事先就给了他们一个“慢班”的结论和帽子。这个结论和帽子就像泰山一样压抑着教师和学生,你叫他们怎么不“慢”!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教师。教师能否教好学生就在于对学生的看法和教法。除非学生确是脑残,那是特殊和例外,不是普遍的规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