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别样的学校
办学校有种种模式。有公立学校,也有私立学校,还有贵族学校。在这里介绍一间“别样的学校”。让读者开开眼界。有能力有条件,也不妨自己办。是值得的。这是很有特色的学校。叫做家庭学校。举此例子,因为它是世界仅见的学校,却又异常成功。父母弃公从私,弃工归家。夫妻两人为了四个儿子,办起了一个家庭学校。并办了农场,取用半工半农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育。自己既是父母也是教师。结果四个儿子都考进进哈佛。对人启发很多。值得深思和参考。
话说上世纪19年前,美国有一间这样的学校。有人叫大卫夫妇。他们在家办学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当时并未打算把四个儿子全都送进哈佛大学。但大儿子格朗特从哈佛毕业后留校当了教师,老二德鲁是哈佛的四年级学生。人们都说他们是继承了父母的遗传基因。然而后来老三瑞德和老四也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人们再也无法如此评论了。要知道,老三和老四都是领养来的。
大卫在1972年辞去了华盛顿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与当高中教师的妻子米基举家迁往加州北部山庄。他们觉得现行的学校教育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于是干脆自已来培养孩子。
大卫教学的奥秘不在于课程学习,而在于他们自已建立的家庭农场。他们一同翻修土地,修茸花园,改进牧场。这些活动剌激了孩子对生物学和化学的兴趣,以致后来他们爱上了胚胎学和遗传学。当然,大卫也让孩子阅读大量的参考书。他们每两周去一次县图书馆。
由于孩子们在进行正式“上课”前都得先干不少户外体力活动和农田杂活,学习便成为一种待遇。“读书可比砍捆木柴轻松多了。”瑞德回忆说。
大卫的教育目标是学有所长,而不是光有一肚子空洞的理论。他鼓励每个孩子掌握一门自已感兴趣的学科。格朗特成了畜牧专家,德鲁是个杰出的天文学家,瑞德是个爵士乐狂和电脑能手,年少的老四将来也许会是个造船专家。大卫在教学上的独特方法,对我们解决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许能有所启迪。它为我们的办学提供了另一种特殊的模式!如果有这样的条件,既有父母或家人的师资条件,又有这样的经济条件以及空间场所,甚至有土地资源等条件,办个家庭学样,可能子女学到的知识或其他能力都会比在其他一流的学校学到还好,还充分,甚至无法同你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