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说说数学运算符号:
+-×÷=
“+-×÷=”这五个数学运算符号,现在是连小学生都知道并懂得运用了,以为很简单,不值一提,也以为原来就有,无须什么人去发明,是明摆着什么人都会这样拿来用的。其实并非如此,并非数字和数学一诞生就有这些运算符号。这些符号,也并非一个人或几个人同一时间内创造出来的。它的历史相当漫长,它的诞生也相当艰难。在数字和数学出现之后的很长很长的时间里,是没有这五个运算符号的。直到离现在五百多年以前,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才创造了“+”“-”这两个符号。他在实践中体会到,要演算,首先必须有一种表示相加的书写符号,而且这种符号必须简单明了。于是他便按照英文大写字母T的书写规律,先写一横,后再加一竖,用来表示增加的意思,于是便有了现在的“+”的符号。不久,他又根据减法的定义,从“+”号上去掉一竖,表示比原来减少的意思,于是才有了现在的“-”号。此后大约过了一百多年,英国学者列科尔德才发明了“=”号。他根据当时人们总是喜欢把平衡的东西看成是相等的习惯,认为平衡的最形象的书写方式莫过于用两条相等的平行线来表示,这样便产生了“=”号。大约又过了一百多年,瑞士数学家哈纳又发明了“÷”号。他认为除法是将一个数分解出来,于是他便用一条横线上下加两点,来表示要将一个完整的东西切开,从此便出现了“÷”号。与他同代人,英国数学家欧德莱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他便把前人发明的“+”号旋转到四十五度的角度,这样便有了现在的“×”号。一道简单的数学四则运算式子所需的五种符号,经历了三百多年才算是创造齐全了。
一种简单的创造,看似容易,实则艰难,不但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更需要才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