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说说做家务
有一位家长向我诉说:“我的儿子读初中了,学习成绩还可以,就是不爱做家务。放了学回到家里就是等饭吃。你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他却无动于衷地坐在厅间看电视。其实他也不会做,不得已时还可以煲煲饭,却不会煮菜。他不想学,老催不动,宁愿自己做也没有那么费劲。衣服也不想洗,星期天也要父母代劳。也不愿收拾房间,一个星期也不打扫一下,衣服和书籍杂乱地堆在桌上,起床了不挂蚊帐,也不折被……”这
位家长反映的情况,恐怕不是个别,也不独初中生,小学生和高中生也有。学生不爱做家务,不会做家务,有家长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有的家长,孩子小时不让他“自己的事自己做”,什么事都包办代替,疼爱有加,没有从小养成习惯,长大了就催不动就不奇怪了。还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就不让他们做家务。学校教育,一是对劳动课不够重视,有的名为勤工俭学,实际上是以钱代劳,交了劳动费就不管学生劳动不劳动了,没有认真执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重于应试教育,而轻视劳动课,使学生没有劳动的认识和习惯;二是对学生做家务的事更是少考虑,没有做好思想工作。在这方面,香港人比我们做得周到。据考察过香港教育回来的领导同志说,他们的学校设有手工课,一星期一次,学生拿菜回来。在学校各人自己动手煮,煮好了拿回家里去吃,因此学生就不存在不会煮菜的问题。德国人也比我们想得周密。他们有一项百年时效的法律,至今还起作用。这项法律要求孩子们根据不同的年龄,帮助父母完成某些家务。孩子在6岁前可以只是玩,但从6岁到10岁就要帮助双亲洗碗碟,打扫房间,或去商店买东西。从10岁到14岁,就要在花园中工作,洗器皿,刷洗自己和双亲的鞋。从14岁到16岁,则刷洗汽车,与成年人在花园、菜园中劳动。从16到18岁,有时还要对家居住地进行一次全面的打扫。清代的郑板桥对孩子做家务的要求更是严格。他晚年得子,虽异常喜欢,却不溺爱,临死前还要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给他吃。还留下遗嘱:“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做;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这些经验和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孩子爱不爱和会不会做家务不是小事而是大事。
一、学会做家务,这是人生自立的需要。孩子长大了,总得要自立,不会时时或永远都有人替他们操劳的。平时不学,小时不学,到真正需要自已做的时候就会束手无策或悔之莫及。有时会造成事故或感到恐惧。1996年11月22日《天津日报》就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天津市某高一学生,有一天中午,因父母不在家,不得不要自己做家务,因为平时没有做过,结果切菜切伤手指,烧煤炉烧伤手臂,拿铁锅时又砸伤脚面,用拖把擦地板,又跌折尾骨。这有多惨!1986年6月12日《南方日报》还报道过:有一位十八岁的研究生,要派他出国留学,但他怕生活不能自理而感到恐惧。这是多么没有出色。现在的大学开学,是家长比学生多,要家长送他们到学校,帮他们报到,挂蚊帐……(见1996年10月3日《羊城晚报》)这又多么无能!试问:这样的学生将来怎样自立生活?
二是做家务是学做人的需要。平凡的家务劳动,如洗衣服、扫地、收拾房厅、烧水、买菜、煮菜、做饭……一方面可以培养人的良好生活习惯。这对人一生都有用。谁的房间杂乱无章,谁的思维也会显出凌乱,生活、工作、学习也难有条理和严密的计划。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人的劳动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家务是烦琐的,需要耐心,需要时间,需要动手动脚,需要流汗。人要勤劳才有价值,才会有创造。肯做家务,培养勤劳的习惯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将来才会有出色。再一方面,可以培养高尚的人格,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做家务不仅为自己,也为家人,从中也会体会到为他人的乐趣和珍贵。守纪好学,对人有礼,热爱集体,乐于助人,珍惜公物,多是勤于做家务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久下去,习惯了,就会形成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似乎只有别人为自己,没有理由自己去为别人。这样的孩子不会懂得尊敬父母,懂得父母的艰辛,更不会去尊敬劳动人民,也不会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珍惜公共财物和劳动果实,不会勤俭和谦虚,将来还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和害群之马。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把肯不肯自己“叠被”和“擦皮鞋”当作是不是好孩子的一条准则,不是没有道理的。
做家务并不会影响学习,甚至恰恰相反,肯做家务的孩子往往成绩比较好。有的学生以为自己将来是做大事,搞科学的,认为做家务是不屑一顾的事。这是错误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做家务都不肯,都不会做,我就不信他将来会有什么大作为?能成什么“气候”!搞科学,必须做实验,也有艰辛的劳动。居里夫妇花了四年多时间,才从四百多吨沥青里提炼出0﹒3克的镭。怕苦的人是绝对搞不了科学的。事实上,大人物和大科学家也是做家务的。达尔文成了大科学家后仍然做家务,经常打扫房间,看管孩子。居里夫人,在得了诺贝尔奖之后,还兴致勃勃地学习烹调,每天起早赶去买菜……爱因斯坦的工作室挂满了他亲手洗净的孩子的尿布,火炉里冒着呛人的烟,每晚还推着摇篮,哄孩子睡觉。世界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一家的饭菜全由她来做。李鹏总理日理万机还补衣服。谁人都有家务。做家务是生存的需要,也并不妨碍人的伟大,甚至恰恰显出其伟大。
素质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做人的教育,首先是做家务的教育。学生要从小学会做家务,这是用不着证明的真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