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侯波文字
侯波文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36
  • 关注人气:7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侯波小说评论:思想让文学走向另一种可能

(2012-11-12 13:33:44)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思想让文学走向另一种可能

                                      □希墨

    

    有句话说得好,思想是艺术的灵魂。在文学的百花园里,思想性高,文学性差的作品有;文学性高,思想性较差的作品也有。即便是当下走红的传统作家,其作品的文学性较高,但思想性较差的也不少。这本无可厚非,作家本来也分很多类型,浅吟低唱也有传世文章。但是,如果作者让文章有了独特的思想意识,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察社会、思索社会的角度,小说就会像黑夜中的灯光一样,有了亮度,有了制高点,有了深度和厚重感。

    优秀的小说,都是有思想的。没有独特思考角度的小说,就像是时下流行的豆腐渣工程,看着鲜亮,里面却没有钢筋,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发此感慨,是因为在读了很多重复的小说或者毫无意义的文章后,突然读到了刊登在《当代》杂志上的一篇好小说——《春季里那个百花香》。作者是《延安文学》的常务副主编侯波,他是一个不人云亦云,有着自己的思考,并有足够的能力,把小说写得好看、写出味道、写出一种独特的艺术世界的作家。

    在这个匠气横行的文坛上,读到这样一篇好小说实在不易,我因此感谢侯波老师和《当代》杂志的编辑周昌义,是他们这些人的努力,让小说成为一种大气磅礴的艺术品,并使得中国的文学有了自己的艺术视角。

    用侯波老师的话说,他是“把原生态的生活写出来”,这句话让我感动。这看起来简单,却是当下诸多作家穷其一生也不会“玩”的活儿。这种“原生态”是一种隐藏于世俗生活之下的人文精神和原始的人情体现。

    侯波小说中“原生态”社会中的人们,是一群普通的农民。他们有对艰苦生活的坦然接受和对幸福的向往,有互相算计和体谅。总之,这是一个略微自私但是有浓浓的人情味儿的生活艰难的群体。他们很穷,没有文化,在这个信仰缺失的世界里,他们只有用“信耶稣”给自己带来慰藉。用这个自己并不太了解的宗教,在这个日益冷酷的环境里,给自己寻找一点精神安慰。他们是一群没有能力伤害别人,甚至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弱小群体。但是他们富有同情心,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做人的原则。

    小说的情节比较简单:女主人公红鞋患病的公公,因为赌博被警察抓走。警察要罚款,红鞋家里的钱不够,她和村长一起去派出所,想先把公公接出来治病,派出所却不肯。等他们好不容易凑够了钱,赶到派出所的时候,公公已经去世。在怎么处理这件事的问题上,红鞋和派出所产生了矛盾。红鞋想要派出所给个“说法”,但派出所却利用权势,把红鞋抓了起来。他们是明知红鞋是被冤枉的,但是在良知和无良面前,选择了后者。

    善良和邪恶,道德和无良,强权和弱小,在进行着一场并不平等的博弈,其结果是什么,不难预料。民众的道德底线,在多次受到这样的冲击之后,他们还会那么善良么?他们的心灵会受到什么样的损伤?小说没有答案。就像作家说的那样:作为作家,我有责任把这种“原生态”的生活写出来。仅此而已。

    这种“原生态”的生活,厚重、真实,读后让人惊醒、反思,让人慨叹、心痛。我们的这个社会,究竟病在了哪里?“主”能拯救这些迷茫的民众吗?

    《春季里那个百花香》表达的是漫漫的向往,是一种调侃,更是一种冷冷的黑色幽默。它是2012年,我读过的最好的小说,不是更好。1614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