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 路 上

(2011-05-30 18:09:42)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在 路 上

——代小说创作谈

                                  侯 波

有个笑话,有人问一个朋友“你在那儿?”朋友答“在车上。”“车在那儿?”“在路上。”“车往那儿走?”“往前走。”……这看似的一则笑话,却完全反映出了我目前的生存状态。自调到编辑部以后,因为老婆娃娃都在另一个地方,又人到中年,工作事,家里事,生活事,亲戚朋友事众多,所以总是来回在路上奔波,始终是人在车上,车在路上。

其实,大一点的说,每个人自生下来就一直都在路上,一直都也往前走,尽管不知道为什么往前走,或者要走到那里去,但总是急急忙忙走着,跟着人流走,或被夹在人群中间走。瞅见大家都忙什么去了,于是就一窝蜂地去趁热闹,宁叫错了,不叫误了。直到有一天走不动了,才望着远去的人叹息,随后就象一粒被河水冲刷上岸的小石子,就此搁浅,没了声息。

我时常注视着柏油马路,见有人开车,有人步行。同样步行,走路的姿态也各有不同,当然走路时的心思也各异。每当这时候,我总是想,作家大概就是大路上被车流人流挤到边上的那一个。往前走着,但因为成不了主流,所以心中总有不平,就一边贴着墙根儿走,一边嘴里嘟囔着。但却正因为被边缘化的缘故,却总能意外地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因而脑子里有了许多想法,把这些想法用笔写出来,就成了所谓的文学作品。

每个人都能说话,也都成天有许多想法,比如我老婆和她姐妹几个碰到一起了,就能几几个个说上一半天,在街上碰见同学了,也能拉一两个钟头的话,把这些想法记下来就是文学作品么?似乎还不是,那什么是?于是文学作品就有了另外的一层含义,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应该是对人有教益的,有启迪的、发人深思的、高屋瓴瓦的一些东西,也就是我们教课书中讲的主题思想之类的。历史遗留的这类好东西众多,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填出几张表来。但说这话又有了一个问题,俗的东西算不算好的文学作品呢?痞子文学呢?比如琼瑶的,三毛的、金庸、王朔的?在我看来,这些当然也算,至少我爱看,琼瑶伴我长大,三毛伴我成人,金庸的书至今还在我的床头上放着,每天晚上都要翻一翻,才能睡着的。

我是科班出身,开始正式步入文学领域的年代正是伤痕文学繁荣的时期,张贤亮、张承志、路遥这一茬,所以接受的文学观念理所当然的是文学要有使命感,作家要有责任感,后来我就一直按这条路走。多少年来,文学流派一茬又一茬,文学江湖有金盆洗手的,也有新人辈出的,但任你花拳腿,衣袂飘飘,我自只是隐藏在我的世界里打我的“凌波虚步”,并且准备一条道往黑走。因为我始终认为思想的高度决定作品的寿命。

巴菲特有一句话叫永远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他说不管在任何年代,任何社会,任何经济环境下,投机的风险总是要大于投资。但就是这句全球都公认为对的话,你自己还要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因为对价值的认定,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收藏吧,同样的东西你喜欢我可能不喜欢,你说有价值但我认为没价值,今个邮票值钱,明个铜币翻过,到后天说不定是唐盆汉罐价值不菲,那么,怎样收藏呢?一窝蜂似的去跟风,显然是行不通的,最后的道理只能是我只收藏我认为有价值的,但真正到最后是不是有价值那就不知道了。

说这话不是替自己文学创作辩解,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作家写什么样的作品,琼瑶成不了李敖,三毛成不了贾平娃,我即使加上下一世写武侠小说恐怕也写不过金庸,写什么样的东西铁定是由个人生活经历、教育、才华、出身等这一切决定的,其实也算是命里注定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能写了的。

想通了这些道理,于是,我只能老老实实地按自己的思路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有感悟的事,那怕自己的感悟是稚嫩的,思考是不成熟的。这就象一块菜园子,我认准了它只能生长芥菜迄瘩,就年年种,施肥灌溉,争取把它种得大大的、水灵灵的,冬天农民好用它腌菜,至于合不合你的口味,你吃不吃腌茶,那就不是我能管得了的了。

我是从八十年代开始迷上写作的,那时在《当代》发了一篇小说,全国的来信雪片似的,间或信里还夹着姑娘的芳照,后来就一直写,还出了两本书,但再也没有享受过此等待遇。到是前几天的一回事,使我颇有感触。前几天我母亲在附属医院住院看病,院里的一位中年护士是个读书迷,她和我聊起来八十年代的文学刘心武、谌容、陆文夫如数家珍,后来知道我是一位作家,就问我的作品,我说出了几本小说,她说在书店里从没看到过,我告诉她我是自费出的,她听完就很不解了,说:那是不是单位给你贴钱啊?要不你自费出干嘛呢?

那你说干嘛呢?在我认为,作家这职业和农民、工人本没有两样,只是劳动的工种不同而已,我家乡的农民是种苹果的,他们每年拿苹果去卖钱,子长的农民种洋芋,他们拿洋芋卖钱或者作成粉条卖钱,而一名作家呢,当然要用作品来说话了,那些一篇篇发表在各刊物上的小说都是我挑灯熬油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是我地里出产的南瓜、东瓜、芥菜迄瘩,出版商看不下,市场不认可,我自己掏钱印出来摆上摊或卖或送,这难道不行么?

通货膨胀的年代,什么天天都在涨,价格成天翻,同样是地里的东西,辣子昨天八块,今天就十块了,眼看着别人一箩筐,一箩筐地卖,一大把一大把地赚钱,而你的芥菜迄瘩却无人问津,你除了发出“读书人一声长叹”以外又能怎样呢?

有人就问:那你何不改行种苹果或洋芋吧?得,你就这话就外行了吧,中国有句俗话叫人过三十不学艺,我半生都这么荒废了,那么索性再荒废半生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