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产板块进入顶部派发阶段

(2012-05-02 02:04:11)
标签:

股票

房产板块进入顶部派发阶段

结论:

1.      从能量上讲,房产板块于 425日开始进入顶部派发阶段。

2.      降低交易费作用不大

3.      主板退市政策将致市场地震,散户遭殃,牺牲换取长治久安。

分析:

首先,继券商板块筑顶后,房产板块是第二个进入顶部派发的权重板块。我们来看一下数据,房地产板块在425日的成交金额为201亿元,我们来对比一下历史记录,2011年高于200亿元的仅有2天,它们是328日的205亿元和323日的221亿元,这个比较的物理意义是房地产超前进入到3000点左右的能量,一旦不济只能顶部派发,市场的能量一定是合理分配的,不可能被房产板块大量占有,201亿可以认为是100米冲刺时气喘吁吁的心跳数,如果给他喝点兴奋剂,比如下调准准备金率等利好消息,或许能和证券板块那样刷新全年的能量新高,但一定有人把他拉下去验尿验血,然后取消成绩,上周证券板块已经验过尿了,全部阳性。房地产板块上涨有其合理性,相比其它板块估值较低(现在不低了),但问题是房地产板块是一个业绩滞后近乎一年的特殊板块,所以年底业绩一定比去年差,我们没见投机者有如此好的耐心。因此,我们发现以基金为主的机构在一季度吸筹后于近期开始派发,在房地产板块指数反弹超过40%后,我们更相信巨量成交是一种派发行为,而不是加仓开始第二波的行为。

其次,第二个结论是和圈钱量来比较的,按目前下降交易费来计算,大约一年可以节省30亿元,这个数额只相当于一周的IPO量,因此对市场的实际作用不大,短期的作用相当于股民看到道琼斯指数上涨3%的心理支持。这个利好从市场博弈角度来看更容易成为派发的鱼饵,成本很低钓鱼收获很高。

第三个结论是针对散户持股结构来讲的,我们从公开数据上可以看到,垃圾股除了大股东外,绝大多数为散户持有,这个退市新政就是对散户开始用高音喇叭喊话了,乖巧的人一听就拔腿跑了,慢性子的人还没苏醒,然后会有人拿着大棒朝这些人头上腿上狠敲,于是满地鲜血,要用消防龙头冲个几天。主板可不是创业板,创业板上符合棒打条件的还没有,有可能上老虎凳的股票靠积蓄和假账还可以蒙混两年,主板光净资产为负的就有35只,低于0.5元的有36只,因此退市新政对于主板的冲击比创业板大。还有一些垃圾股麻烦更大,十大股东中机构持有几百万股甚至上千万的垃圾股有可能是炸弹股,以前机构持这些股票根本不怕,ST了还有*ST,点死踢了还可以补血回魂,现在退市新政增加了重组难度,清道夫马上要上场扫僵尸股了,于是机构首脑被迫决定退出垃圾股,几百万股如何从流动性较差的中小垃圾股上退出来?这对股价的冲击是可以想像的。几百万股对于几十亿的基金来讲可能不到1%,砍仓不痛,可对陪葬的散户来讲可能是大部分资产,遇上这样的炸弹股可能丧命。另外一种情况是垃圾股小非的加速撤离,小非的持股量不可小视,现在很多已经是可流通了,成本较低,杀跌决心比散户好下。

垃圾股持有人接下来就面临采取什么博弈对策的问题了。我想聪明的人最好就是第一时间平仓退出垃圾股,要在大家还没有下决心之前,在机构节后开会作出决定之前,在小非犹豫之前,在大家还在为降低交易费兴奋之前,尽快地采取保护措施,股市有句老话,就是不立危墙之下,如果特别喜欢垃圾股的人也可以等负面反应过后再买啊。

我相信市场中聪明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之前已经看到创业板退市的消极影响,因此与之联想的人一定很多,这样垃圾股造成的地震不可避免。

主板退市政策对市场将产生深刻影响,长期有益,短期阵痛。

有没有可能权重股大涨垃圾股大跌,就像20076月那样?可能性几乎没有。2007年是牛年,垃圾股是暴涨后回调,权重股是补涨,很多人是新股民,从垃圾股抽出的是盈利资金打权重股有保险,现在从垃圾股抽出的是亏损资金,不敢打权重股,目前大多数股民已经变成旧人了,对圈钱市的认识已到刻骨铭心的地步。因此,权重股涨有可能,但大涨不可能。由于退市新政改变了博弈结构,因此以银行为首的权重股在下半年的下调空间将比原来缩小,垃圾股的下调空间增大。

复习上周结论:

1.证券板块进入顶部派发阶段

2.大盘最多还有34周的冲顶期就将结束

3. 下半年的主基调就是下跌

顶”一下,我开心;“呸”一声,不介意。谢谢大家。

 

声明:本博文章允许署名转载。阅者不要对号入座。博文观点纯属个人意见。本基金不作股票推荐,有跟风买入者风险自负。

                      微子基金Microcle Fund2012-5-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