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抛机会再次来临
(2011-08-29 01:19:31)
标签:
股票 |
8月25日开盘不久,有实力资金奔向银行板块,尽管当时创业板开始大幅回调,但银行的买盘还是较为坚决,直到煤炭等其它板块被激活。盘后数据表明有资金大幅流入。
对银行板块的攻击目前仍然带有疑问不能完全释然。23日业内已传出银行存款保证金将划入准备金率考核的利空,大资金不可能不考虑,但还是在25日攻击了金融板块。近日此消息已被公开,9月5日开始将调整存准基数,预计在半年内将冻结8000亿元资金。尽管管理层给银行有个缓冲期,但此行动已经给出了下半年银根不会松动的强烈信号,这也折射出八月中旬管理层明确表示对接下来几个月将把工作重心放在控制通货膨胀上的真实性。
如果说是低估值引来机构也不能解释,银行股的估值是比较透明的,不会因为中报出来后让机构感到有何新意,如果说现在感到估值低那为何不久前在这点位附近持续抛售银行股?
机构在搏周末的QE3消息还是掩护出货?似乎都不靠谱。
我们暂把疑问留到以后解读。
银行板块25日的成交金额为125亿元,创出了自4月14日151亿元(3042点)以来的新高,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严重关注,假如银行板块的成交量不能继续做大,可能近期成为银行的短期头部,按照统计规律银行板块要维持每日100亿元以上是困难的,这种能量我们只在3月25日到4月14日期间经常看到,而缩量是不能维持持续上涨的。我们的问题是为何银行板块在2600点之下却放出了类似3000点上的成交额?通常理解是机构和机构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在部分机构全力买入银行股的同时又有机构在坚定地抛售银行股,所以产生了如此大的成交额。
微子认为如果市场对于某一板块短期产生一个所谓的低估值可能是存在判断失误,但长期给予低估值就一定是合理的,这就是市场的力量,我们一定要尊重市场。我认为中国的银行估值保持匹配于存款利息是相当合理的,这里面最朴素的含义是我们从未认为银行上市是来送回报的,而是来索取金融资源转嫁风险的。有些人认为银行是高增长的行业,所以目前股价偏低,但我认为银行仅存在阶段性交易机会,所谓高增长也是在经济周期性走好的时候显示出高增长,这是因为银行是高杠杆行业,所以一旦经济走弱,业绩的掉落也是相当显著的,这也是任何成熟市场给予银行板块低估值的原因,坏账来了,预提一下就把大多利润给灭了,回想一下2008年众多银行的年终报表不是这样吗?你能保证2012或者2013年银行不会预提坏账吗?至今中国还没有遇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但任何经济体都有生病的时候,中国也不例外,在当今身处地球村的时代,中国在世界发生危机的时候不能免疫。有些人认为目前银行市盈率平均低到了7倍以下,如果到年底可能低到5到6倍,但问题有两个,第一,银行给你很少的红利,甚至比银行存款利息都低,这个5到6倍的市盈率有何意义?第二,明年开始业绩下降,或者业绩降幅不大但坏账急剧增加,年底一次性坏账处理把业绩做坏,市盈率不就大幅提高了吗?对于银行板块的投资结果,我建议大家去看看中国银行(601988)的历史,从2006年上市首日收盘价3.79元,到目前的3元,这就是投资结果。中国的银行由于制度问题,赢利渠道大同小异,都是靠利差和少量的中间收入吃饭,都是听话的好孩子,领导叫干啥就干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银行自主权有限,好处是亏了有国家兜着,坏处是你别想自由发展,创新必须在管理层指定的框框内小打小闹。因此,中国的银行差别不大,所以中国银行的投资结果对于其它银行来说有参考意义。经过多年的教训,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清醒了,所以把银行的估值打压到和利息匹配的程度是一种市场的自我保护,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控制银行再融资的规模。银行板块到何时才能提高估值,微子认为要到中国股市进入成熟市场阶段,要到不再是一个单向融资市场的时候,你有这个耐心吗?我们每年可能会分阶段投机银行板块,比如今年的三四月份,轰隆隆放一下炮后,拿着利润就走人,然后把银行股从核心股票池中删除,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获取利益,三四月刚取款八月又想取款纯属贪婪,我宁可放弃。
本周,我们就看量,如果像上周五的样子恐怕又是银行一日游了,必须隔三差五地放量,但希望不大,所以我认为本周高抛的机会又来了,2801点那个堤坝缺口恐怕还堵不了。
微子认为近期只可能是小反弹,真正的中期反弹还未到时候。低吸高抛的模式近期最有效。
“顶”一下,我开心;“呸”一声,不介意。谢谢大家。
声明:博文观点纯属个人意见。本基金不作股票推荐,有跟风买入者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