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的时候,我就看过卢梭的契约论,至今还有些记得。契约论对人来的贡献是,自从有了契约论人类才开始懂得相互妥协、相互让步、相互形成契约,以不至于战争,这也成为后来西方市场经济和自由价值观的基础之一。《社会契约论》这本书是在1762年出版的。不过,这本书出现之后并没有阻止人类战争,一次、二次大战都是在契约论之后出现的,即使是现在国家之间还在为了利益相互争斗,还有不断的战争。
这就是说,一种理论,并不能完全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契约永远只是种精神,而不是具体的行动。不能完全拿着精神和原则去点评实践。这就像数学中很多定理和公理一样,之所以有定理和公理是因为基于了一系列的假设前提的,或称为理想状态,但往往很多实际问题却不具备这些假设前提,也不具备这样的理想状态。
胡舒立拿契约论的高度来评价马云的行为,是站在了制高点点评江山,有道有理由,看上去无懈可击,但实际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胡舒立是说明要遵守的原则,而马云只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我至今不相信马云对支的行为存在个人私利,如果是这样,也太小看雅虎、软银这些视钱为本的投资者,况且现在资讯发达、法律健全,实际操作怎么可能暗箱操作呢?从目前了解的一些情况来看,我顶多相信这些行为只是在某些沟通上存在问题。
另外,胡舒立女士发表那样的文章,指责马云违背契约精神,未免太着急,因为现在还在谈判,还在沟通,事情并没有结束,谈判本身就是遵守契约的一种体现。又哪来违背之理呢?
利益问题向来复杂,要对事,别对人,给各方足够的时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