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天的华为人报,读到了一篇很精美的小文“给出你的结论”,写得很好,非常想在博客里转载一下。想起来,这也是一篇在当下比较受用的故事。的确,每次创业,每个创业,除了辛苦,还有就是背后家庭的悲欢离合……
原文:
前些年,先生想跳槽的时候与我商量,我通常都会把当前的形势加以分析,客观陈述利弊,当然这种分析未必全面。而先生多半会固执地选择跳槽,虽然有时也会后悔。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有选择力求自己的工作稳定来支撑家庭,而对于先生就任由他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一直以来,我觉得这样做没有什么错。
前段时间,他再次提出自己创业的想法。我依然如往的态度,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陈述利弊关系,这是我的一贯风格,对任何事情都不妄下结论,甚至不下结论,希望先生听了我的分析后自己拿主意。
突然有一天,先生站在我面前,严肃地说:“你从来都不支持我。”
我愕然了,心中不禁一怵:何来这样的话?难道多年默默工作支撑家庭这种支持还不够吗顿时我感到很委屈和愤怒,几乎就要发作了。此时理性压制了我的怒火,他这样说肯定是有原因的。
原来他的一个朋友在提出自己创业的时候也有颇多顾虑,当时朋友妻说:“不用担心,我支持你,大不了重头再来。”比起只做分析夸夸其谈不给任何意见和鼓励的我,实在是令人受用得多。
先生说得也没有错,我的确没有宣称过支持他,虽然我心里是这样想的。这让我联想到先生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无助的呐喊之人”,大概“无可措手的了”。也许利弊他已权衡许久,先生需要的是一个赞同或反对的表态,他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而左右逢源的理论分析说得再多也和没说一样,始终无助于他做出最终决定。
我的错误在于自以为别人会了解自己的想法,而没有给出结论性意见,殊不知别人也是云里雾里,连我认为最了解我的先生也不例外。
联想到现实的工作生活,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比如,开评审会的时候,经常碰到有人说:“方案一挺好,方案二也不错”。这样一来,这个会开和没开一个样,最后还是不知道选哪个方案好。
诚然,我们做理论分析没有错,但这只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的是表述一个结论,如果误把过程当作结果,那么这项工作就是失败的。文/雨飘
李开复的职场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