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唐俊的日记,了解到了微软新员工培训的某些方面,这让我想到了当初参加华为培训的经历(在我的小说《无以言退》中有体现),两者比较起来,居然有那么多的相似点。
比如,微软把新员工的培训叫做Service
Camp,而华为直接称呼为新员工培训;微软的员工把培训称为“魔鬼训练营”,而华为很多员工把培训称呼为“军训”。微软的“魔鬼训练营”时间是两周,华为的“军训”也是两周。这些培训完毕之后,还有一个月的专业知识培训,有笔试考试,也有上机考试。
“魔鬼训练营”和“军训”都是强调对员工职业素养和纪律性的锻炼和培养。西方企业和中国企业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性,西方企业员工和国内企业的员工最大的差别在对管理制度和规范的遵守上体现出来的职业化和素养。
再比如,在新员工培训中引入竞争机制,这种方法的确有效,因为新入职的员工自我表现欲望都很强烈。
微软的“魔鬼训练营”每天培训,每天有作业,每天要考试,然后还要进行所谓的成绩排名。
同样,华为的培训一样是每天培训,每天作业,然后当天考试,第二天成绩出来排名,并发给相应的主管。的确,压力不小。
再再比如,再对新员工的招聘中,微软要过六道关,还有一票否决,当天就知道面试结果,同样,华为当年的招聘也相当严格,有四关,也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当天能感受到面试结果,不超过三天就知道正式的面试结果。
效率都比较高。
再再再比如,微软也有“床垫文化”,在公司睡觉工作的员工不计其数,看样子,“床垫文化”不是华为专有。还是印证了那句话: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必定有一群“床垫”上的员工。
当然,不论从微软的唐氏培训还是华为的培训来看,对于新员工的培训,重点还是在“企业文化”上。那么何谓企业文化?
什么是文化?读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的人,从这本书中抽象来看,文化,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的思想和精神遗产,那些历史典故和文物都不过是其载体。
企业文化,也逃不出这样的逻辑,但融入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含义。简单来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氛围,也是一个企业的精神。企业的氛围,就是工作的方式,行事的方法,各种流程制度、规范下的规则。企业精神,当然就是企业从创立之初到现在留下来的精神遗产。
这两点相互结合就说明了企业文化的完全含义。这两点中,不论是微软还是华为,其企业文化培训上强调的重点还是:通过企业文化培训,让员工在企业的管理规范下具有职业规范。
职业规范就是教员工养成如何做事的习惯,这比让员工掌握一门技术技能更加有用。
微软的7个P和华为的5个W
《编程之美》和《无以言退》
给互联网大腕每人写首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