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都东北,加速实现工业化

(2013-01-06 10:30:04)
标签:

建都

工业化

胡秋原

谷春帆

杂谈

抗战中晚期有关新国都选址的讨论非常热闹,许多城市都被提及,作为候选,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优势。各方面意见充分表达了,政治上的决策当然还是政府。当政府执意还都南京时,谁也没有办法。再后来当政府执意选都北平时,也是同样的道理。知识人所能做的,是尽其所能表达自己的见解,不说白不说;政治家所能做的,是充分听取知识人的看法,权衡利弊下决心。

还都南京,选都北平,或许都有道理,惟为了选都北平,极端者如胡秋原竟然别出心裁提出建都长春,以便反对者讨价还价,最后“才能折衷到北平”。

胡秋原是当时著名政治评论家,他在《长春建都论》指出,中国新国都的选址至少在战后数十年内应在长春,因为东北为中国的生命线,而日本为中国惟一根本的敌国。中国如欲对抗这一敌国,最有效的办法莫如将国都置于生命线上,以防日本卷土重来。且东北本身至富,在经济上亦有建都的资格。此外,为了洗涤日本对东北进行奴化教育的恶劣影响,以及鼓励东北父老,亦应该将新国都迁至长春。

由于胡秋原的这项建议太偏激了,在当时的讨论中并没有引起各方真正重视。但胡秋原关于建都东北的思路确实有一定意义,开启建都选址另一种思路。

在胡秋原的文章发表大约一个月之后,《大公报》社评撰稿人谷春帆发表了一篇文章予以积极回应。谷春帆接着胡秋原的建议继续说,以为战后新国都应该考虑设在松辽平原,退而求其次,不得已始可建都北平。假如一定要建都北平的话,谷春帆建议另选成都、重庆为陪都。

谷春帆在《选都商兑》这篇文章中说,中国战后要靠工业化立国,要以工业化的姿态谋求发展,因此新国都必须选在一个比较成型的工业区域中心。要成立一个工业区域,要有铁,有煤,有石油,有大量可供发电的水源等客观条件。根据这些条件举目全国,有这样资格的地区,似乎只有东北与西南,而东北尤胜于西南。因为,东北是中国战后国防第一线,建都东北是积极前进的,是与中国未来工业化发展方向一致的。反之,西南是退缩苟安闭关自守的,可以建为陪都,以补东北的不足。

而且,在谷春帆看来,东北有优良的海港,铁路最多,国际交通亦便,货物往来甚易,为西南所不及。从地势上说,东北亦非孤悬,并非与西南缺乏联系,并非十分危险,故建都东北并不是消极防范日本,而是中国的积极发展,是中国走向工业化,完成工业化最便捷的路径。

其实,胡秋原、谷春帆等建都东北的建议者,都没有想到1949年后的中国会一面倒向苏联。假如他们想到这一点,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判断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