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丢失:孤立主义外交后果
(2012-02-15 12:35:44)
标签:
琉球王国宗藩制度孤立主义文化 |
琉球丢失:孤立主义外交开始
马勇
早在中法战争爆发之前,清廷内部已有相当一部分人充分意识到中国真正的危机并不来自南部边陲,大清国所面对的真正危险,除了国内骚乱外,主要来自毗邻京畿的北方,中国如果丧失对朝鲜半岛的宗主权,那将失去京畿的重要屏障。因此,包括恭亲王奕及李鸿章在内的许多满汉大臣真正关切的是京畿周边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安全,他们不愿意在南部边陲越南、缅甸等“无用之地”上与法国人、英国人决战,以免列强乘虚而入,从北方尤其是从朝鲜进入中国。这也是清廷为什么在1884年谅山大捷后急于与法国和解的一个理由。而正是在这一点上,清廷有着深刻的教训,那就是琉球国的无端丧失。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大陆东方大海之中,东北方与日本九州岛隔海相望,东南方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根据可信的文献记载,琉球至少在隋朝时候即与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至明洪武年间,接受大明王朝的册封,称臣入贡。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开始在琉球培植势力,急剧扩展。1872年,日本强制册封琉球国王为藩王,试图改变琉球的宗藩关系。只是日本的措施并没有获得琉球国的认同,其统治者希望继续与中国保持着传统的宗藩关系,不变更琉球的国体与政体。
琉球的坚持惹恼了日本,1879年3月,日本用武力迫使琉球统治者交出政权,接着宣布“废琉置县”,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
日本的做法激起琉球的反抗,琉球派员前往天津谒见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请求中国政府“尽逐日兵出境”。
然而此时中国的南部藩邦安南及西北边陲都相继出现的问题,清廷接受琉球的请求后,确曾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本政府据理力争,然而终究没有履行宗主国的责任出兵奉有道而伐无道,维护琉球国的正当利益,主持正义与公道,孤立主义外交倾向渐渐占了上风。“自为一国”的琉球生生被日本灭绝了社稷。这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大清王朝作为宗主国的信誉、尊严,而且使其他藩邦感到失望与寒心,从而与宗主国离心离德。
日本的战略目标当然不是一个琉球岛,它要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踏上大陆,就必须占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朝鲜和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