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旁观者马勇
旁观者马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92
  • 关注人气:6,0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而时习之”别解

(2010-04-19 11:59:26)
标签:

学而时习之

论语

别解

杂谈

 

“学而时习之”别解

马勇

 

《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后两句暂且不说,只说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涵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就像字面所理解的那样,学习并且经常温习学过的东西,就是非常愉快的事情呢?果如此,进入高中特别是高三学生的学生几乎每天都在温习学过的东西,他们为什么不愉快反而是大家公认的痛苦呢?你问一下高三学生,是学习快乐,还是玩快乐,答案肯定不会有两种。所以,孔子说学习是一种愉快的心理过程,肯定不是世俗的理解,因为世俗的经验不支持这种理解。

还有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学而时习之”中“时”和“习”两个字最要留意。在一般讲《论语》的书中,这两个字都没有讲对。“习”是实践,也是学的目的。孔子不提倡皓首书斋,“学”是面向人生、面向社会的“学”,目的就是要在人生和社会中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但是付诸实践要选准时机和场合,要“适时”。这个说法太牵强,如果说孔子不是提倡从书本上学习,那么我们就不好理解孔子何以如此勤奋,韦编三绝,不知老之将至?学就是学习,就是书本上的学习,就是从“第二手经验”去理解人类社会,学而时习之,就是要将学习看作是一个过程,并不单单是“读”,还要“习”,就像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将两个阶段看作一个阶段,不要将学与习人为地割裂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对于现代人来说,“学而时习之”就是要理解并注意观察、模仿一切先进的东西和经验,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要善于将别人的有益经验转化为普遍的习惯,转化为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喜欢“学”,热爱“学”,还要善于“学”,要善于将“学”过的内容、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不要学过就忘,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一是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将学过的东西进行实践,一是不要在不适当的时候、不适当的条件下夸示自己那一点可怜的知识,时刻保持一种谦恭的姿态和好学的精神,就会发现时时处处皆学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并不单单是一种枯燥乏味的过程,而是一种愉快的生命经历,是一种值得怀念的心理行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