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07-04-29 21:34:00)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25×2'=5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50')。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
7、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那春分日的升旗时刻是()
A、北京时间6点                         B、北京的地方时6点
C、此时伦敦时间为前一天的22点          D、此时东京时间为7点
9、科幻小说《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最后到达伦敦时比原来多一天,这是因为()
A记载日期错了                 B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一致
C东西方的日历不一样           D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相反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


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
对部分学生(普通班)试卷进行抽样分析,选择题40分以上占15.25%, 30--40分以上占43.7%,30分以下占23.56%,综合题第28题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方向的判断等知识点还没有理解。总体来看,高分与低分学生都较多,分化相当严重,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
选择题得分统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准确率 63.16% 75.4% 82.4% 25% 51% 27.48% 46% 54.32% 50% 43.9%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准确率 59.6% 31.6% 10.5% 88.6% 80.3% 81.2% 84.1% 82.7% 93.2% 92.5
题号 21 22 23 24 25     
准确率 75.4% 17.5% 44.12% 82.4% 47.3%     
三、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与预期值有一定差距,从全年级来看,保送班80分以上人数138人,普通班73人,最高分96分,最低分4分,且10--30低分段人数较多,这与学生基础差有密切关系。
总分统计:(普通班)
分数段 80分及以上 60分-79分 60分以下
统计人数 5 30 22
百分比 8.77% 52.63% 38.6%
注:班级总人数 57人
2、知识掌握不全面。选择题4、6、13、22错误多,综合题29气压带的形成原因都是由于学生知识掌握不全面造成的。
3、知识理解存在缺陷。例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直射点的位置、地方时的计算、国际日期变更线、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等。
4、书写的不规范。比较严重的有纬度和经度没有标明北纬南纬和东经西经。
5、做题时马虎。选择题4(选项C)、综合题29、30等。
四、今后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
基础知识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3、应注意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平时教学中应加强阅读地图和图表能力的培养,要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
4、加强集体备课。

教师网址之家想当当免费软件教师登分系统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