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到底要不要押韵
(2010-11-06 15:59:43)
标签:
闫立秀异峰韵脚新诗韵味 |
有人在博客里搞了个测试:新诗到底要不要押韵?结果说要的占百分之二十,说可要可不要的占百分之十五,说不一定要的占百分之六十五。无独有偶,作家闫立秀新近发一篇博文《诗歌,无韵不歌》,文中说:“韵律是诗歌与散文两种文体唯一的分水岭。没有一点韵律迹象的就是十足的散文,有明显韵律特征的就是诗歌。”测试表明,多数人认为新诗不必押韵。而老诗人闫立秀则认为,新诗作为韵文必须有韵律的存在。
新诗到底要不要押韵?因为喜欢诗,所以这也成为经常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韵在新诗当中应该分内在的韵和外在的韵两种。
外在的韵就是指韵脚。有人说,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的韵母,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十分押韵的诗,有韵脚,更有韵味,堪称新诗当中的经典大作。李老乡的《西照》带有散淡的韵脚:“鹰也远去/又是空荡荡的/空荡荡的远天远地//长城上有人独坐/借背后半壁落日/磕开一瓶白酒/一饮了事/空瓶空立/想必仍在扼守诗的残局//关山勒马也曾/仰天啸红一颈鬃血/叹夕阳未能照我/异峰突起”。这首十三小诗行衣期辙,包含韵母为 i、ü 的字有“去、地、立、局、起”,韵脚使诗境更加幽深,给人一种苍凉壮阔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