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欧阳修苏轼开封府尹宋词王剑冰 |
分类: 散文 |
开封府中走来的词人(下)
王剑冰
再看《阳关引》:“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後会甚时节。
从时间上来看,寇准是跟着宋太宗也就是北宋第二位皇帝开始干活的,那个时候,北宋的文学正处在上升的初级阶段,所以寇准的词,应该是起了先行作用的。
三
我想象不到,这个大才子还做过开封府推官,而开封人当时好像还没有醒过神来,他就又走了。他走得急,后来还知道他走得也伤感。几上几下的,终是远离了都城,但是不管他什么时候走的,怎么走的,都掩不住人们对他的才华的肯定。
一个刚直率真,放荡不羁的文人,曲折相伴了一生。任用,谄害,贬谪,起用,再遭谄害,贬谪,多少不公,多少艰辛,多少痛苦,多少委屈都经历了。对于一个坚贞不屈有着浪漫情怀的苏东坡来说,人生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只会给他带来更加有魅力的诗文。他活在自己的诗情画意中,最沮丧最难熬的时期,他越是写出了最好的作品,愈加使它成为一个全能艺术家。
这也就使得苏轼的词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扩大了表达感情的天地,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使之更具有广阔的社会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关键性人物。他的性情、襟怀、学问悉见于诗,也同样融之于词。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真是说到实处。
这首词是借出猎一事抒发爱国豪情,表达他热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急切愿望,凸显出豪放情怀。
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也会时有温婉情怀的流露。比如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首词以虚实相衬的手法写出对去世十年的妻子的思念之情,那情真挚浓烈,曲折婉转,涕泪交融,让人一咏三叹!
何况还有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何况还有他的《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无论豪放温婉,苏轼词都脍炙人口。苏轼在词中注入了文人高雅的品格,把词家的“缘情”与诗人的“言志”很好地结合起来,特别是注入了东坡式的超旷、飘逸、野性、哲理,在词中树堂堂之阵,立铮铮之旗。苏轼的词提高了词品,改造了词风。“清末四大家”
或可这样说,苏轼不是一个玩政治的人,因而在政治上是个失败者,然而没有他政治上的境遇,没有生活中的坎坷,未必就会有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现在来看,这许正是时代的不幸或大幸。苏轼以诗、词、文、书、画五绝于天下,仁宗也曾因之而动情:大宋何幸,得此奇才!
北宋一个苏轼,不知让多少当时人折腰,更不知使多少后来人倾倒。数年前我读到过一篇文章,题目直言不讳:《要嫁就嫁苏东坡》,一个女子敞开胸襟,放肆而认真,悔不生在东坡时代,而今何以去找东坡样的男人?
苏轼,不唯女人所爱,连我也爱得够深够狠。
抬望眼,清园里那些迎面走来的清癯俊彦,哪一个更像苏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