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封府中走来的词人(下)

(2013-10-10 11:24:18)
标签:

欧阳修

苏轼

开封府尹

宋词

王剑冰

分类: 散文

开封府中走来的词人(下)

王剑冰

 

 

 

 

    其实寇准应该是在前面的,由于他的政治功绩,人们几乎将他的文学成就给忘了。现存有《寇莱公集》7卷,《寇忠愍公诗集》3卷等著作。据说寇准从小就聪明,七岁就写下了随父登华山的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寇准写词不多,或可是北宋初期,词尚未进入全盛期,《全宋词》4首。但他的词仍然看出高峰云松

    如《点绛唇》:“水陌轻寒,社公雨足东风慢。定巢新燕。湿雨穿花转。  象尺熏炉,拂晓停针线。愁蛾浅。飞红零乱。侧卧珠帘卷。首词写得很,不仔细琢磨,看不出是一首闺怨词。有景有情有动作有神态上阙的景看似纯然,其实全是主人公的所见所感,一句“拂晓停针线。愁蛾浅。”便知道了深藏的忧怨燕归人未回。结构巧妙与语境的幽美,让你能够想到后来的李清照所受的影响,等他们写词,寇准早就是先辈了 

再看《阳关引》:“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後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塞草、烟光、朝雨、嫩柳,铺陈出一景离情别意杯酒、明月、阳关曲构成一种豪情寄语,写离别,虽情却威壮,趋柔婉仍动黯然”、“且莫辞沉醉用的十分好,形象出来了。这首词诚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中所说:“寇莱公《阳关引》,其语豪壮。送别之曲当为第一。有人看出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是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中脱出,而后来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是从哪里借鉴的呢? 

从时间上来看,寇准是跟着宋太宗也就是北宋第二位皇帝开始干活的,那个时候,北宋的文学正处在上升的初级阶段,所以寇准的词,应该是起了先行作用的。

 

    

    最后出场的是苏轼了。

我想象不到,这个大才子还做过开封府推官,而开封人当时好像还没有醒过神来,他就又走了。他走得急,后来还知道他走得也伤感。几上几下的,终是远离了都城,但是不管他什么时候走的,怎么走的,都掩不住人们对他的才华的肯定。

一个刚直率真,放荡不羁的文人,曲折相伴了一生用,谄害,贬谪,起用,再遭谄害贬谪,多少不公,多少艰辛,多少痛苦,多少委屈都经历了。一个坚贞不屈有着浪漫情怀苏东坡来说,人生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只会给他带来更加有魅力的诗文。他活在自己的诗情画意中,最沮丧最难熬的时期,他越是写出了最好的作品,愈加使它成为一个全能艺术家

这也就使得苏轼词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扩大了表达感情的天地,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使之更具有广阔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关键性人物。他的性情、襟怀、学问悉于诗,也同样融之于词。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真是说到实处。

     我们还是读读他的词吧。先看他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借出猎一事抒发爱国豪情,表达热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急切愿望,凸显出豪放情怀。

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也会时有温婉情怀的流露。比如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以虚实相衬的手法写出对去世十年的妻子的思念之情真挚浓烈,曲折婉转,涕泪交融,让人一咏三叹!

何况还有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何况还有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何况还有他的《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无论豪放温婉,苏轼词都脍炙人口。苏轼在词中注入了文人高雅的品格,把词家的缘情与诗人的言志很好结合起来,特别是注入了东坡式的超旷、飘逸、野性、哲理,在词中树堂堂之阵,立铮铮之旗。苏轼词提高了词品改造了词风。清末四大家 之一的况周颐因此有论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蕙风词话》

或可这样说,苏轼不是一个玩政治的人,因而在政治上是个失败者,然而没有政治上的境遇,没有生活中的坎坷,未必就会有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现在来看,这许正是时代的不幸或大幸。苏轼以诗、词、文、书、画五绝于天下,仁宗也曾因之而动情:大宋何幸,得此奇才

北宋一个苏轼,不知多少当时人折腰,更不知使多少后来人倒。数年前我读到过一篇文章,题目直言不讳:《要嫁就嫁苏东坡》,一个女子敞开胸襟,放肆而认真,悔不生在东坡时代,而今何以去找东坡样的男人?

苏轼,不唯女人所爱,连我也爱得够深够狠。

抬望眼,清园里那些迎面走来的清癯俊彦,哪一个更像苏轼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