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中走来的词人(上)
(2013-10-07 19:10:38)
标签:
开封府尹王剑冰包拯范仲淹苏轼 |
分类: 散文 |
开封府中走来的词人(上)
王剑冰
一
行走于清明上河园,似乎就是行走在北宋东京的大街上。
能碰到蔡襄、曾公亮、包拯吗?好像遇到包拯了,他刚才还在门口迎接了,人多,我只是听说。其实对于上述三位开封府尹,即使遇到我也不会太过激动。我感觉还是离他们远一些。若果是寇准、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可就不一样,一首诗词或许就立时响亮起来。这些大文豪,可都是做过开封府的差事呢!
当时的开封府,就像现今的北京,地位何等的显赫。皇亲任开封府尹者,多为事实上的储君。太宗、真宗、钦宗未当皇帝之前也曾坐镇开封府。皇亲以外的人能坐上开封府尹的位置,其荣耀可想而知。皇上选开封府尹,绝对要审慎认真,因为关系着他所在的都城的安全以及建设和生活质量。只是谁在开封府尹的任上,都不会做长,即使这些文豪级的人物,也大都是一年的光景。一年能做什么呢?做不了太多的事情,可能只是为了给一个名分,说明对你的重用。而得到重用的人也就不敢懈怠,不管多长时间,都要不负上望。这样也就接力赛一样,一任接一任传下去,开封在这种接力中渐渐发生变化。倒也免除一些人培植亲信,拉人情关系。寇准、范仲淹、欧阳修是做过开封府尹的,苏轼、司马光虽没有做过府尹,倒也在府中做过推官,副市级了。这些人除了任上尽职尽责,恐怕就是读书写作了。
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汴河是要经常走一走的,虹桥是要上一上的。这样我就觉得似乎看到了他们的影子。
他们的影子首先在宋词的辉煌里。宋词那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对于宋词这样的一部大典,我不好细说,先拿几位在开封府做过事业的举个小例。
二
你看他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首词凄清、深沉,还有些悲凉和伤感,在这悲凉伤感中,一股英雄豪情回荡,波澜壮阔,气势无边。
还有他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他以沉郁雄健的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有一股含远山、吞长江的气势,读着会读到一种情怀中去。
范仲淹的词作对当时词风以及后世词影响深远,他既开豪放派先河,又使婉约词变得清新端丽。
你看《阮郎归》:
一叶渔舟,一个女子,于无意间进入春山仙境,领略到与人世间不同的悠闲岁月。这首小词风格婉丽,见出司马光的别样情怀。
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宋代文人本来就以潇洒闲逸为生活主张,其“轻烟翠雾笼轻盈”一句,造语清鲜,全无道学气味。下片写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自然,意不晦涩,妥贴停匀。司马光当然不像欧阳修写得“露骨”,却也没有跑脱风情万种的清丽边界。其作词虽为余技,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了。
这些词句,边读边生情景,总有一句让人的感觉猛地一惊。语言方面,欧阳修多以前人成句入词,开后代先例。欧阳修的词因多是情雨泪花,别绪离愁,也就不像是苏轼、范仲淹,有一种豪放气在其中。但是欧阳修的词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认可,对宋词两大派的形成绝对是一个扬旗引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