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河报连载之——灯笼划出夜的光

(2013-06-25 06:52:57)
标签:

开封

清明上河园

大宋东京梦华

王剑冰

灯笼

文化

分类: 散文

灯笼划出夜的光 

王剑冰

 

 

水面的光波被夜一点点覆盖了,同吋覆盖的还有水上的船,船上的蓬,蓬边上的房屋以及房屋的瓦。

 瓦下边的灯笼一下子亮了。一个一个的灯笼跳跃着红的色,將夜染成一溜的红。

灯笼的发明是一个奇迹。第一个挑起灯笼的,是为了照亮道路,即使后来,灯笼也依然具有这种作用。能挑着灯笼的出行,当是一种奢侈挑在瓦下的灯笼,是一种奢侈的上升。那么,一排挑在瓦下的灯笼呢?

灯笼给我们构筑一种景象,富足,喜庆、奢华。

清园的夜告诉我们,当年的开封是多么的富有一种气质,那是东方大国的气质,让远远的大汉和大唐看着眨眼,更让远远的域外帝国看着懵懂

即使在唐盛世,晚间也要早早熄灯灭火,不许夜行,整个唐城,一片黑暗。而到了宋代,却推行夜火灿灯,百姓家家可以明火延夜,长欢久乐,构筑一个祥和欣泰之景。

酒肆茶舍间,觥筹交错,吃喝正酣。深夜的喧声在空中飞扬,高墙厚窗里的仁宗睁着失眠的眼睛问宫人,哪里来喧嚣?宫人说,是百姓在畅。仁宗不禁慨叹

也许那时,他登上皇城,会看到长达数十里的马行街夜巿勾连起一条河样的灯火。州桥、潘楼的夜巿也是人声鼎沸是否也想去夜巿间走一走呢?

说真的,在有些方面,皇帝老儿还真没有平民百姓有乐子。所以就会有皇帝微服夜出,坐酒肆品着皇宫里品不到的小吃,说一声好,出一身汗,而后悄悄遁走,那叫一个爽!

大宋百姓的乐趣,让做过开封府尹的苏轼多少年后想起来,仍是感叹万分。这如何不让远的金人眯起妒忌的目光呢?

凡遇节日,必全城张灯结彩。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大概就是大大小小的灯笼的汇聚。那个时候没有电,不会是现今的电灯,那么,可以想象诗人给我们留下的见证。

那个时候,连河里的船,也要张灯结彩,映出满河烂熳。

 

 

小的时候,几乎每个人的家里都不会有灯笼过年了,我有了一个很小很小的满足,灯是薄薄的红色油彩纸做的,里是一只固定着的更小的红蜡烛,点着蜡烛,小小的火苗就将灯笼照亮了,散出红红的微光一跃一跃地前去,就此亮脚前的路面。

我想古时候的灯笼就是这样的吧,只是比这种大而已。我和一群的小伙伴挑着自己的幸福跑,闹嚷嚷的快乐总要存在很长吋间。

红灯笼,那是怎样的一种表达呢?

在开封上学期间,中秋和正月十五的一年两度的灯会,至今记忆犹新。我竟几次被挤得产生恐惧感,因为我的双脚多次离地人不由自主,大浪扑天盖地。   

那是人的浪,喧声的浪,灯笼的浪,红彩的浪。地上、天上,一片腾。

这是开封的传统,其他地方再腾,也达不到开封的意义,这是皇家的意义,民族的意义,历史的意义。

 

 

走在清园里看灯笼,仍能感受到那种意义。

你会走过一条长长的灯笼长廊,那条长廊红起来,将你整个身子都浸红了。

那些灯笼是大宋时期的吗?显然不是但在我的感觉里我仍看成是大宋的,我知道这是幻觉。这种幻觉让我喜欢融入这种夜色。

那些灯笼像是被夜提着,引我到一条条宽街窄巷,引我到弯弯的桥上,最后引我到水边,上到水边的一条小船。

小船上也挂着两只红灯笼,小船划动起来,灯笼将水面划出一道的光。同水两边的光映在一起,那是动与静的和谐,点与线的呼应。

一条鱼跳上,旋即消失了,水面的光慌乱了一阵,又恢复了常态。

 

 

水的光。灯的光船在这样的光中迷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