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间旧事——古城墙

(2013-04-24 08:21:56)
标签:

古城墙

城门

商代遗址

王剑冰

文化

古城墙

 

王剑冰

离那个麦场不远,便是古城墙了。

极古老的城墙,不知建于哪个朝代。没有砖石,没有城垛,只有一蟒黄黄的硬土,苍龙一样蜿蜒护卫着这个纣王时期的都城。

土是一层层夯实的。一层层都可看出朽木的洞眼,懂行人说这是版筑城墙。建筑时,一层木棍一层土,结构才结实牢靠。那是用了多少人力、多少土方、多长时间才筑城这城墙?谁也不知。

这城墙据说分有东西南北四道城门,落日的时候,城门也就咣当当关严,吊桥自护城河上拉起,小城就成了一统平安世界。可惜年代久远了,只能凭想象完成那时的情景。

晚间没事的时候,常听老辈人讲起这城墙,听得邪乎。说这城墙在纣王时会长会降。原因全在了金牛岭上的那只金牛,武王伐纣攻城时,云梯接多长这城就长多高,武王的兵士总是攻不到城上。后来武王先去制服了助纣为虐的金牛,就是在金牛岭上凿开一个口子,才攻破这座城墙。这当然是更加久远的了,凭想象也想不出这城墙怎么会长。

有人说这城墙一到晚间磷火荧荧,甚至能听到嘤嘤的哭声,好不瘆人。这城墙里确有不少白骨,人们不断地挖土烧煤,和泥筑墙,城墙渐渐残破中,会看见一些白骨露出来。且这城墙根处,本就荒芜,是乱坟野葬处。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坟群堆在一段一段的城墙边,一两个小孩子如何敢近前?

这城西门不远有一处“摘心台”,传说是纣王残摘比干之心处。后来那和城连在一起的高台子便成了杀人的所在,许多条性命丧失在那里。其中有造反先驱、农民领袖。一朝一代的历史轰轰烈烈过去,就想那城墙辉辉煌煌苍苍莽莽迷迷蒙蒙不知几多岁月。

我随父母转来这座小城的时候,正赶上发大水。人们十分便当地利用了这城墙,把几个路口用草袋堵上,水就没有进得城来,虽那城墙以往是战争的防御,却在这自然灾害中立了一功。

长到再大些的时候,就跟着一帮子小人儿爬城玩了。城上蒿草蓬蓬,古树凄凄。我们玩的是攻城的游戏。一群在上,一群在下,下边的多,上边的少,发声喊攻上来,黄土块打下去,头上身上中了数弹仍不畏惧,反正解放军是要攻上去。一场游戏下来,个个都成了土人,有人头上脸上还会起了大包,好笑一阵,再玩新花样。

冬天的时候,带一小盒火柴,点着一片野草,轰轰烈烈地燃起一大片火光,煞是壮观。我们管这叫“放荒”。谁说头年烧的光,第二年春草才长得旺。

城墙上有挖的大大小小的墙洞,许是人们看庄稼或躲雨用的,我们就挤在里边,把谁带来的黄豆用小盒盖盛了,放在火上燎,直到那豆子哔哔剥剥轻轻蹦起,一股喷香就弥漫开来。一人几颗,嚼得那般脆香。有小人儿从家里“偷”了糖来,撒在这盒盖里,那豆子就成了糖豆,更加有了滋味。

童年便就这样过来。

城墙走到“深挖洞”的年代,一段一段被掏空,风吹,雨淋。经年,洞又一个一个坍塌了,一些人好容易地拉走那土,做了用途。本来城墙是很难挖的,一镐下去,只小小一个白印子,不出大力气,半晌挖不了一小车。

可架不住群众运动。比如又有人在城边建了砖窑场,日日夜夜用城上的土烧砖。比如一声令下,来了千军万马,挖城造田,硬是把一片低洼地变成一大块田地,那土却是不好好长庄稼。比如筑路……那城就一段段降低,一段段消失。十余年工夫,真就不再存在了。

后来有文化人来考察,说这是商代遗址呢,城墙有龙山、商周时期的遗物。说这话时,就只剩下了摘心台的一堆残土。而这堆残土,还是一个叫柳永恒的人坚持保护下来的,他那个时候是文化局长,管不了城墙的事情,却可以提要求,于是就围了墙,筑了院,认认真真地保护下来,晚也不晚?可惜那座蜿蜿蜒蜒的古城墙,再也不见。不管你是文化人、现代人,只留想象在那里,然后就听老人讲一讲那会长的城墙,听一听我等讲一讲儿时的“战场”。再有些年过去,历史的风就吹覆了一切。

那儿时可爱的古城墙,那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的见证,在我的回想中起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