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回家
(2009-12-14 00:05:59)
标签:
文化柏杨台湾中国作协关山河南家乡研究北京监狱作家财富祖国 |
分类: 随笔 |
想起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重发于此,算作纪念。
柏杨回家
王剑冰
周明他们归来不久,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筹备成立柏杨研究中心,我有幸被聘为中心的特聘研究员而参加了该中心的揭牌仪式。柏杨夫人张香华女士及柏杨的儿子、女儿,还有海内外研究柏杨、关注柏扬的专家学者专程参加了这次活动。
揭牌仪式后,中国作协的领导、柏杨的家人及各界人士分别发言。我作为柏杨的家乡人也讲了话。
我说,我是从柏杨的家乡来的,柏杨的家乡距北京并不远,现在的“动车”也只是四个多小时的时间,而飞机不到一个小时。即使是到台湾的距离也不能算远,现在的交通便捷了。
我说柏杨的家乡河南已经成为了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全国排第五。再不是他少小离家的样子了,也不是上次回家的样子了。我说,家乡的人民期盼着柏杨重新回到家乡。
我说辉县有一座山叫关山,巍峨壮观,雄伟挺立。关山是太行山的余脉。关山并不重重,河南的高速公路已经开通四千多公里,全国排第一。通连家乡的路也已经修得很好了。
我说辉县的辉代表着一重意思,关山代表着一重意思,这些似乎都与柏杨相重叠。柏杨是一个大家熟悉与热爱的作家,是一个有骨气的作家。他曾经蹲过台湾的监狱,不屈的性情使他在狱中读到大量的文学史著。他竟然有一百多部著作问世,题材涉及多个方面。他是位著作等身的作家,是一个代表着中国文化人骨气的先行者。
我说在刚才张香华女士专程带来的录相上,我们看到了柏杨亲手写出的“回家的感觉真好”,那歪歪斜斜的不太好认的字,表明着一个老人对祖国对家乡的赤诚情怀,镜头拉近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老人眼中的湿润。
五十六箱宝贵的资料是不可估量的文化财富。我从中国作协领导的手中接过大红的聘书,感觉沉甸甸的,我能为柏杨先生做些什么呢?
回来之后事务缠身,还没有及时去翻看柏杨的文集,就又接到了周明的短信,说柏杨为抗议阿扁已经绝食。
年近九十高龄的柏杨,长期卧病在床的柏杨,已经口不能多言手不能畅写的柏杨,竟然又以绝食的行为向陈水扁发出了最后的一枚投枪,我的心又一次涌动起来。
起身开窗,窗外已是一片雪花飞舞的世界。
我向柏杨先生所在的方向看去,我想告诉他,家乡又下了一场瑞雪,明年又该是一个丰年了。我不知道这场雪能不能飘到他所在的地方,也许飘到台湾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场雨。
(这篇文章写过不久,柏杨先生就去世了,这让我涌起无尽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