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文学的一盏夕阳
(2009-06-21 06:19:52)
标签:
《无题》《锦瑟》李商隐中国杂谈 |
分类: 随笔 |
大唐文学的一盏夕阳
王剑冰
1
我终于走到了这样一处地方。
为了找到这里曾两次下车问路,查看路标。到这里已是黄昏时分。夏日的夕阳依然十分的艳丽,如果不知道,会以为是初升的时光。
辉光洒满了整个园子。让人自然地想起那句“夕阳无限好”的诗句,而这不正是园子主人的写照吗?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之朝,它就像中国文学的一颗光耀无比的太阳,高高地悬在历史的天空。大唐末期,这颗太阳在即将沉落的时刻,又猛然现出了李商隐的光芒。
这是一处植被十分丰茂的所在,真想不到,一代大师竟就是在这里。李商隐是怀州河内(河南沁阳)人,从他曾祖母起就移居到了荥阳,以后数代再也没有离开,李商隐在《祭裴氏姊文》中说:“坛山荥水,实惟我家。灵其永归,无或栖寓”。荥阳就此成了李家的故乡。
吟着 “巴山夜雨涨秋池”,还以为李商隐是川西一带的人,谁想他竟然是我的老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个老乡将他的才华施放得举世瞩目。
我的眼前复制出了一个院子,老屋必是利用了邙山的黄土,属于干打垒样的,墩墩实实、矮矮壮壮地蹲在那里,还有柴扉,在不高的院墙上不是为了遮挡什么,只是结构一下氛围。我还幻制出了另一个有着青砖灰瓦的院子,一条狗从院子里跑出,后面跟着一个少妇的影子。哪样一个该是李商隐的老家,我搞不清楚。
我真实地迈进了眼前的李商隐公园。
2
李商隐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这是在文学影响上,政治上并不顺畅。他曾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受到当朝的赏识,但志高命乖,空负一身才学,“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
他遇到一个叫令孤楚的人,令孤楚才思俊丽,能文工诗。对李商隐十分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李商隐由此在文学与仕途上都有了很好的展望。
但李商隐文人气太重,不会在政治圈子里混,令狐楚去世后,他娶了为李党所重的王茂元的女儿,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綯等“牛党”说成是“背恩”。负上“背恩”之名的李商隐夹在朋党倾轧的缝隙中,备受排挤。他的《流莺》、《蝉》、《柳》、《高松》、《牡丹》等诗中,可感他一生的意喻。
李商隐中年之后终于陷入了痛失挚友,骨肉分离,丧失爱妻以及生活的窘迫之中。
无法指责他什么,李商隐的痛只能变作深谷中的飞瀑,百转千回,倾泻而下,荡起一片飞花。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一腔言语都收进了这《风雨》之中。
3
夕阳将最后一点余晖散落进园子,风摇动了所有能摇动的叶片。
夕阳对于李商隐来说,是一种什么喻示呢?
那日,李商隐慢步登上郑州的夕阳楼,凭栏远眺,想到自己的身世,心头一哽,涌出的仍是一首夕阳歌:
李商隐的一生,如何遇到了那么多的无奈?政治上不顺意的他,把更多的感情投注在爱情的追寻上,但同样不随意。正是有这么多的经历,才使他写出如此真挚感人的诗篇。这些诗篇记录了李商隐的一生。
可以说李商隐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他遇到爱,又总是失去爱,有些爱是与他的幸福和痛苦相伴的。比如他与王氏。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两人的感情非常好。但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12年中,李商隐不得已到处飘泊。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表达了他身居异乡对妻子的深深情感。王氏去世后,他又写下《房中曲》等情感真挚的诗,沉痛地怀念这位贤妻。他还有《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有说李商隐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表达对旧情的眷恋。
还有柳枝。李商隐有《柳枝五首》,在这组诗长长的序言中李商隐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燕台诗》,心生爱慕,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没有抓住机会。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内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可能是李商隐的初恋。
有些爱更是只能遥遥远望。
1200多年前的一个黄昏,李商隐走进了玉阳山修习道术。在这里他认识了宋华阳,并对这位女道士产生了感情。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都提到了宋华阳,或许他同时爱上了宋华阳姐妹。但是由于礼教约束,爱情之树只能是空枝一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为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留下了幽怨凄迷的记录。
李商隐还有一首著名的《锦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刘攽在《中山诗话》中提到,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没有结果。诗人四十七岁时所作《锦瑟》一诗,是他生涯中的最后一首诗。我们仍然不知道他表现的是何样的心绪,但似乎又都写明说尽了。
4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无题》,“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是《无题》,上文所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也是《无题》。
这是何样的无题,述说着李商隐何样的心曲,缠绕着李商隐何样的痛苦,隐现着李商隐何样的追求?
《无题》诗断不是一般的男女之情。唐时对于男女之情是没有太多的约束的。若不是命运一次次把诗人逼入绝境,或许不会有那样多的无题诗的产生。
无题的骨子里透露了他绝望掩盖下的春花萌发、不可抑制的炽热情怀。无可指实才正是李商隐诗的独特之处,沉吟时,万念俱出又万念俱灭,空余那不可言说的幻美。无题之境犹如杜鹃啼血、峡猿哀鸣,一种残酷的美。如果你沉入进去,你的心也跟着一起残酷地碎。
透黑的微风浸入衣衫,我已经走到了李商隐的墓前。一生经历了政治上的不顺、生活上的曲折、爱情上的痛苦,李商隐累了,终于在一个春暮,在吟完了那首《锦瑟》之后,永远地躺在了这“群峰峙其南,邙岭横其北,东拥京襄城,西跨虎牢关”的荥水之畔。
爱过,恨过,就再也不想了。商隐,这名字中有“伤”的东西、“隐”的东西吗?
我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