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的热情葳蕤了我的荒凉

(2009-03-10 07:04:17)
标签:

槐花

白雪

诗人

梅子

徐红

黄河

杂谈

她的热情葳蕤了我的荒凉

      读徐红诗集《水的唇语》

    王剑冰

 

    我没有见过徐红,在近半年的联系当中,她始终以白雪相称,红与白在色彩上就有了一些差距,让人想着两个形象,因而很长时间我不能把这两个形象糅和在一起。我原以为徐红白雪是一个散文作家,后来她告诉我她主要是写诗的,我才又把我的想象做了一番调整。

    在我的感觉里,写诗的总是些年轻人的事,善于幻想,善于梦想,善于面对孤独,善于享受相思,喜欢独旅,喜欢雨和雪。

    经受痛苦和挫折、迷茫与失望的人容易成为诗人;女孩子容易成为诗人。

    诗人往往被人另眼相看,诗人的内心总有一种自傲,自傲的后边是孤独,诗人的内心总有一种向往,向往的上面是更大的孤独。

    我以前也写诗,把诗写的到处都是,做梦的时候都写,梦醒的时候随手抓起一件什么就赶忙记在上面。那个时代很快过去了,是心态有了变化,或许是这个社会发生着变化,或许是我的生活发生着变化,总之,我远离了诗,或者说,诗远离了我。

    没想到这个年头,这个叫徐红白雪的人还在写诗,那么她一定是一个年轻人,一定善于幻想,喜欢独旅,享受孤独,而且是个女孩。这个女孩芳龄几多不得而知,也不好多问,但她的诗告诉我她很年轻,她很单纯。她的诗里充满了春天的味道、夏天的气息。即使是秋天了,也仍然充满了潮湿的丰盈。冬天就更不用说了,有雪的冬天总是那么纯洁,那么高贵,灵魂一样洁白。先看《槐花》吧:

   我仰着脸看槐花/雪白的槐花/被小女孩吻过的槐花/三十年了/我都没能再仔细看过的槐花/皖南新鲜的槐花/花瓣一点点开/柔和的,朴素的槐花/有点痛楚的槐花/蜜一样的槐花/我仰着脸看我的故乡/我江北的童年/我的家园/雪白的槐花

    哦,这首诗似乎透出了她的年华,三十年加上童年的时光,此女子还是这么悠扬。

    再看一首《不安》:“梅子黄时雨的季节,/雨一直下,/到处都是雨声。/我走动的时候雨也走动,/我说话的时候雨就说话。/我醒着,/雨也在醒着。/这让我感到不安。/我不看雨,/我吃梅子。/梅子酸甜酸甜的。

    句子很碎,像女子的脚步,思绪似雨,噼哩啪啦。

    再看《水的低语》:“傍晚是寂静的。果子熟了。/在果园里,/她留下了蜂蜜,色泽,圆润和香味。/更多的时候,成熟的欢迎压弯了枝条,水是寂静的。”

    安稳多了,成熟多了,秋天来了。

    再看一首《唤醒》:“一场雪下得干干净净。/和你在一起,必须身心如一。/丢掉七情,丢掉六欲,剥落陈旧的疼痛。/我把自己溶解掉。/天黑了。/除了你,/它们都找不到我。”

    专一了,包括念想,包括思绪,包括爱情,情欲也干净得透明了。这是成熟女人的冬天 。

    我有意而又是随意地找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性的作品,看到了徐红白雪是一个热爱生活细节、保有少女念想、追求诗歌纯度的人。她善于抓取生活景象,且把这景象升华于诗歌中。

    我还喜欢《青瓷》、《暖和》、《睡眠》、《柔软》等,隽永而曼妙,像柔软一样真实,像睡眠一样透亮,像暖和一样沉醉,像青瓷一样润滑。徐红白雪在这些诗中,确实给人预留的空间感很大,很能调动起人的诗情,哪怕你不是一个写诗的人,也会从中看到那种干净的东西,感受到那种质的东西,这种东西甚至可以触摸得到,但是你又不好去触摸,只能在心里感觉。有的地方或许会咯噔一下,会疼一下,这疼不是痛苦的疼,是那种舒服的疼。这或许就是文字的力量。

2

    我好长时间不写诗不读诗了。诗远远地在我看见直到看不见的地方等着我也未可知。而诗人则在我的高处烟云缭绕,不,那只是极少的诗人。

    诗人诗人,就是诗与人的结合体,从诗中能看到人,从人中能看到诗。不能光有诗没有了人,也不能没有了诗光剩下了人。

    有人竖着排了几句汉字就成了诗人了,名片撒得到处都是。有人问,风气怎么这样,照实里说这能是一个诗人吗?只能这样回答,你有时真不想把某一个女子认作是女子,但又没办法不让人家进女子浴室。

    想起多少年前诗的阵容何其壮观,这个流派、那个山头表明了诗潮的坟起,诗人诞生比母鸡下蛋都快,直可以说从大道的那边一直排到周边的小路。黄河的水一般从青藏高原,从陕北高原汹涌而来,到了壶口拥挤跌宕、泥沙俱下黄涛漫卷。过后呢,慢慢地平静了。小路上早已长满了野花和庄稼,而黄河到了三门峡,到了小浪底也清流缓缓,静影沉璧了。

    诗是那么纯净的东西,那么神圣的东西,诗人也应该是那么诗的人。纯粹的、巅狂的、张扬的、豪放的、迷情的、苍茫的、沉郁的、伤感的,都属于诗人的东西,而颓废的、堕落的、猥琐的、狂嚣的,则是诗之而下的东西。

    多少年过去了,回头再看,好的东西依然是好的东西,好的东西是时光磨不掉的。好的东西永远都是那种跳跃的文字,空灵的意象,跌宕的情感,沉郁的内涵的东西,这种东西或可就像一畦摇曳的菜花,一流漫漶的野水,或可是看都看不透说都说不明的东西。至今想起来那些留存于我记忆中的好诗,就像打开一坛深放于室的老酒,那股余香,光闻闻就醉意醺醺了。

3

    徐红白雪的诗寓意深含,意象飞扬,每一首都可以说浸润着温软与细腻的情感。

    徐红白雪是遭遇了爱情吗?还是老旧的爱情的回味?还是新的爱情的向往?诗人着实是需要爱情的浇灌的,哪怕这种爱情只是一种虚妄,在虚妄的爱情世界里泡着,也能泡出几分悠扬,就如泡澡,泡着泡着就会泡出幸福感,泡出美好感,甚而泡出迷幻感,诗的泡泡,满天里飘荡。

    很是觉得徐红白雪追寻于快乐,或者说她始终被幸福弥漫着,她从哪儿来的那么多幸福和快乐呢?让我等总是在她的幸福外流浪,在她的快乐中迷茫。徐红白雪的纯粹倒映出了我等的沧桑,她的热情葳蕤了我等的荒凉。

    徐红白雪确实是没有白泡,她的诗如痴如醉,如歌如狂。你没发现这样的句子吗:

   静静的,牵入黑暗。夜在水面呼吸。”(《我开始想你了》)夜在水面呼吸最好,有时一首诗中,有这样的一个句子就够了,你在诗中度步,想找的就是这么个东西。

   我等着和麦田一样,荒芜,然后慢慢地,返青。”(《耐心》)把一种时空跨度很长的生活现象浓缩为一个心理等待、接受的过程,形象而又生动。

   我所期待的,要慢慢的开”(《我这样慢慢的想你》)又是一个形象的东西,花的形象,女子的形象以及由这形象簇拥的期望的、欣喜的、苦痛的、甜蜜的、娇柔的、深情的心灵。

   原谅我,我选择了荡漾/原谅我用模糊来忘却/用清晰来想念/原谅我,每逢起风的时候/我和树叶一起摇曳。(《原谅我未经你的允许》)用模糊来忘却/用清晰来想念,两句尤好,看似矛盾,实则统一,表明一个处于欣爱中的女子的迷乱情怀。这首诗整个的都好,我不能全部列出。

    正因为徐红白雪心中有爱(这种爱已经扩展成一种大爱),她才会对一切都感到意趣纷然、情怀弥散。“避无可避的水,一滴接着另一滴。孤独的水,合起来将是多么庞大的孤独。醍醐灌顶的,迷人的水,一滴和另一滴。” (《今夜,请为我下一场雨》)对雨的欢喜,即使是有着孤独的感觉。“现在,我又有了雨的幽微,神秘,幸运。我沉潜入水,怀着鱼之忧郁。” (《在忧郁里》)忧郁的色光里依然是爱的沉迷。

这些词句的好是瞬间生发的,是感情之外所无以撷取的,属于徐红白雪个人的秘制,是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让人处良辰以痴妄,闻溪兰而迷醉。

    当然,光有情还是不行,还要有意,这个意是诗的意,文字的意。没有对语言的良好的锤炼,就如一个人写书法不通章法,看着龙飞凤舞,实则没有根基。

    徐红不简单,她能从汉语中跳出来,或可说她能够跳跃于文字之间,把意向与字词打乱再组,把感情与理性搅拌重装,凝结得那么自然又那么奇妙,看似简单实则含有着无尽的内秀与慧敏。

    所以说,诗人有时不是学习来的,不是知识来的,不是培育来的,是造化来的。就像街头一个靓丽,谁遇了都回头,衣是衣装,身是身材。身材是天生的,是第一性的,衣装是第二性的,二者结合了还要加上气质。这大概也就是诗吧。

    有时读一首诗,你需要看到它的背面去,就像想把一个人看清楚一样,这才是好的诗。有的时候,不需要着急,要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或是在漫漫旅途的卧铺上。拿起如此的诗,才是一种沉醉,带诗入梦的感觉就体会出来了,孤旅也不会显得寂寞。这几天,徐红白雪的诗就放在我的书桌旁。写字写烦了,上网上累了,就拿出几首诗醒醒心,振振意。“七月,这些草,这些水绿得耀眼,它们几乎融化了我体内的全部积雪。”(摘自《七月》)

    徐红白雪的诗都不长,很精致,看似随意的叙说,实则隐含着深刻,甚至是某种禅意。她的特点也在于她的悟性,她说一个事物,往往不是直接地剖解,而是以另一种生活的经验去形象,去阐释。比如她写《隐秘》,她这样写:

 

无法写出赞美

无法写出干渴

无法写出臆念的全部

 

麻雀落在枝头

河水清亮

橘树在结果,只有青豆大小

 

天很蓝

远处的草地绿油油的

甜度无法预测

 

    还有她的《很轻》,看似无意地写着一些树,写着水、芦草、月牙,实则是一种孤单的、相思的又带有甜蜜的伤痛。这类诗还有《写字的女人》、《水之鱼》、《爱情》、《空旷》、《樱桃》等等,我喜欢这样的诗,它让你联想,让你回味,然后让你在心里暗暗地笑,暗暗地说,好有才的女子。

    徐红白雪给我们展露的多是她个人的生活层面。我原想在她的诗中看到泪光的东西,呼喊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是少了点。是徐红白雪还年轻,经历过于单调?可我感觉她有一定年龄一定经历了,这样说来,实际上也是她的生活态度了。我在她的《我的守候有着苹果的香味》中看到这样的诗句:“相对与深刻,我更愿意浅下去,一直浅到通透。”

    由此感觉出这个女子纯粹向善的一面。在这个纷杂的社会里,虽然看到的接触到的很多,感悟的也不尽是朝阳圆月,但她不愿在干净的写作中浸染尘灰。徐红白雪就产这种细微的,清逸的,灵秀的、缠绵的香花嫩果,她不产庄严宏大的东西,不产让人惊叫迷茫的东西,不产电力石油证券股票,不产华南虎王麻子菜刀,就像街上的品牌专卖,徐红白雪开设的是诗的精品小屋。

    啰啰嗦嗦说得不少了,最后我还是从徐红白雪的诗中解脱出来,出来的时候就感到了七月炎热中的一丝丝的凉爽。这或许是沐浴的结果。

 

                                                                        2008年7月于郑州形散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