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诗话(4)

(2008-08-05 23:00:21)
标签:

散文

外来户

长文

作家

李存葆

深圳

文化

散文诗话(4

王剑冰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在深圳颁奖期间,我看到报纸这样介绍:“六月鹏城,名家云集,贾平凹、史铁生、李存葆……多少人数度被他们的作品深深打动。”可这三位这次都是获得了散文奖。一般来看,诗歌、评论、小说的队伍不大好混进去,散文却多是外来户,而且这些外来户还总是能出戏。这样,散文界可就太挤了,获奖的难度也就加大了。这也怨不得谁,是散文发展了,写散文的路子宽了,散文成了改革的前沿阵地。这是好事情,就像深圳,大多都是外来人打了天下。散文的平台和深圳的平台一般高低。

不过,不管谁捣腾散文,不下功夫也是难出效果的。李存葆说,“写小说我一天能写七八千字,可写散文一天只能写一千多字,写完还要改两三遍。”这说明了李存葆的认真,他不敢轻视散文。

还有境遇,这对一个作家也太重要。史铁生说,“写作于我,像溺水的人抓住根稻草。困境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的,如果不去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没有了意义。写作对我的活着是一种帮助。”这个摇着轮椅隔一天就要透析一次的作家,勇于面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断地向生命发问。他把生病看成是一项别开生面的经历,说“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他用生命写作的勇敢和达观,在文学之路上留下两行深深的辙印。

又遇到了成幼殊,上一次是在“世界散文诗大会”上,她拄着根拐杖,走得很艰难,她的微笑却很轻松。这次她走得更艰难了,而她的笑更加和善也更加坚毅。她在两个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上诗歌的领奖台。主持人说,“一个八十一岁老人的获奖,说明诗不仅仅属于年轻人。”成幼殊说,“您说的很对,年轻人往往都是诗人,但不能倒过来说,老年人就不能是诗人。”“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以八十一岁的高龄,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文坛新秀!”这是一位多么开朗、豁达的老人,她不是一个职业写作者,但她是一个成功的面世者。难怪大家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主持人也显出了激动,来了句:“八十二岁的物理学家可以拥抱爱情,谁说八十一岁的女诗人不能挥洒青春。”

是的,热情、热爱和自信是进入文学的最好理由,当然还有幽默和智慧。

作家的写作主要是文字的写作,他们的生活经验及对生命的认知即以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文字的运用也就显露出作家的底蕴。有的文章虽长,而读之不累,不觉间已翻越万水千山,有的文字硬是啃不下去,翻翻后面尚漫山遍野,便再无看下去的勇气。竟就对这样的作家怀疑起来,有时还会殃及报刊的编者。诚然,同是一个作家写出的文章,由于题材、心境、灵感的不同,也能分出高下,这是可以理解的。依照读者的要求,一个成熟的或正在走向成熟的作家,在文字上的谨慎是必要的,尤其是长文上的谨慎。长文虽能造沉厚之感雄浑之气,却不可在难为炊饭之时,硬要生灶添柴。那时读者想爱不释手,也是要放弃一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孤独的梭罗
后一篇:张翰回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