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不只是传统企业的事,互联网企业同样需要
(2015-09-26 22:28:43)
标签:
it财经互联网转型周永亮博士 |
分类: 国富观点 |
选择决定命运,今天的中国企业,又站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
我曾在微信中说过:人,处于不断的选择中,只是有人是向上选择,有人是向下选择
我的一位好朋友,为钢铁企业提供重型设备,典型的传统产业,曾经一度风光无限,全国大型钢铁厂几乎全是他的客户,用他本人的话说,那时(2008-2012),自己的生产车间跟印钞机的,一台机械卖个1000多万跟玩式的,毛利达到了40%。他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好几家券商跟他谈上市,他说:上市干嘛?我又不缺钱,我干嘛还要分利润给其他股东!资本市场有我赚钱吗?他一高兴,又在当地拿了一块地,耗费数亿人民币盖起了50000平方米的厂房。2013年以后,钢铁行业几近崩盘,我这个朋友一下子成了很多钢铁厂的债主,连续两年,春节前后都奔波于要账的路上,客户抵债的车辆可以组成几支豪华车队,偌大的新厂房成了他心中隐隐的痛。激愤之余,却有无可奈何。
在今天的传统制造业中,像他这样的中小企业,比比皆是。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面对此情此景,都知道,转型不可避免。
在传统产业似乎灰溜溜的时候,互联网产业中的那些牛人大咖们是否幸灾乐祸地享尽快乐呢?其实,互联网企业的日子总体上也不好过,除了BAT以及小米、京东等几位领军企业气势汹汹,看着光鲜亮丽,我们也知道,京东并没有多少利润,依然是靠从投资者手中融来的大批资金“横冲直撞”。如果我们再从网络上看到那份知名网络企业的“阵亡”名单(涉及医疗健康、美业、婚嫁、房产、家居、出行等16大领域,超过1000家企业)时,一定也会惊叹:互联网企业只是很热,其实,绝大多数的日子也不好过!
因世纪佳缘上市而名利双收的创始人龚海燕二次创业的在线教育平台梯子网和那好网均不到一年就破产清算,而她的另一个二次创业产品91外教也不得不在还没有长成的情况只好卖给了他人。
互联网企业中最热的领域是互联网金融,这里面的企业也是出事的重灾区,大批倒闭的不用说,关门跑路已经成了这一互联网领域的耻辱标签,其中恒金贷创造了P2P跑路最快纪录保持者,存活时间只有半天。
曾经是“最成功的O2O餐饮企业”的饭统网在2014年4月不发一声而关闭,创始人和CEO则不知去向。
马云曾在他的演讲中,不无感慨的指出:
“我发现很少有互联网公司能健康地、平静地活过3年。”
如此看来,互联网企业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只是马云、雷军等几位代表性人物发展太快且一些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敢说敢干”让人们觉得,在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的情况下,互联网企业似乎是天然的佼佼者,这让我想起了2000-2001那两年的互联网狂潮。
无论是马云,还是我们这些互联网业外的其他人,现在都发现,互联网+肯定是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有网必胜,而且互联网企业自身也急需转型,而且转型的急迫性一点都不亚于传统企业。马化腾已经三番五次的在腾讯内部强调转型的重要性,马云也是如此,他说:
“如果一个行业中的公司常常不能活着超过3年,那这个行业永远无法成为主流,永远不可能植根于社会经济。互联网企业必须找到那个缺失的部分,就是鼠标和土地、水泥携手合作,找到一个方法让互联网企业和实体企业能够结合”。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海尔的创始人张瑞敏才强调:“没有伟大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比尔·盖茨也是出于同样的“恐惧”,在微软公司的前厅大堂挂上了一幅巨型的恐龙像,并在左下角写下了一行字母:
“我们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我们伟大,而是我们的适应”。
适者生存,不仅是生物界的规律,也是商界的基本法则,无论你多么强大,或者看起来多么先进和光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