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颠覆性创新不一定,但重构是必然的

(2015-09-12 22:24:12)
标签:

财经

互联网

周永亮博士

分类: 《江山永续》

    前几天,一个凉爽的午后,三里屯一个咖啡馆。

我约了一位互联网行业的大咖和一位传统领域的朋友刘先生聊天,他是从事医院投资管理的,他针对当前医疗资源和医疗需求之间的极度不对称,提出了一个通过互联网路径重组整个医疗链条的构想。这一构想显然吸引了我和那位互联网大咖,我们都意识到,如果刘先生的设想变成现实,当前的医疗产业链势必将被重构。

其实,这只是目前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随处可见的场景。无论是大学的课堂上,还是在各类众创空间的沙龙,或是各类大型与互联网相关的场合中,颠覆性创新、破坏式创新已经成为热度很高的词,甚至到了“如果你不承认这个词就不是真正了解互联网”的地步。当然,从我接触的人群中,不少来自传统行业的企业负责人也只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简单的工具,只是个补充,甚至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

我们做一次冷静观察,无论是去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或者进入对互联网喊得相对较少但却提出工业4.0的德国以及欧洲,或者仔细观察中国的很多行业,甚至电子商务横扫之势已然形成的零售业,真正的破坏性和颠覆性只是其中的一种趋势,如美国的亚马逊对传统图书销售领域的颠覆、中国的腾讯对社交方式的颠覆,而同时更明显的潮流则是重构,如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B2B/天猫B2C/淘宝C2C,基本上传统商业要素的重新构建,更像是传统要素的互联网化,而传统的商业要素并不没有消失和颠覆,而其中的支付宝则倒是对传统支付的颠覆,是一种从零到有的突破。传统的支付要素在这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支付场景和支付要素。

因此,我的结论是:颠覆性创新、破坏性创新,不一定,但重构是必然的!

所谓重构,就是产业价值链和企业价值链的重构!请注意,这不意味着传统价值链的颠覆,只是重构!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颠覆性创新概念的流行,传统产业价值链似乎将被抛弃,其实,你如果真的是在制造业领域,就如智能制造业的魁首GE、西门子,也依然在互联网时代牢牢的控制了传统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品牌,技术,而真正的制造环节还是交给全世界最适合制造的地方,不一定是在中国,但确实由于智能制造技术的成熟和广泛运用,制造环节确实也高端和智能化了,但就是这个智能制造环节也依然制造价值链的“贫富分化”,智能制造的低端材料和其中辅助部分不太赚钱的零部件仍然是价值链的底层,而靠核心和高端技术而形成的总装、高端智能技术,依然是今天高端制造领域的霸主。只是由于工业互联网的介入、物联网技术的发达,这个传统的产业价值链划分的更加精细并重组了其中的价值链环节,如生产、物流、销售等。

显然,这不是颠覆,而是重构!

一位电缆制造领域的朋友问互联网专家:

“我们从事的是非常传统的生产制造领域,电缆这个行业的客户也是非常集中的,都是工业用户,我们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加强我们与顾客的联系,这应该是+互联网,而不应该是互联网+”。

我的回答是:

无论是电缆行业还是其上下端的工业企业,互联网+首先体现为一种思维,就是用互联网思维看待自己所处的行业和企业。如果按照这样的思维看待电缆行业的企业,其实有很多工作可做,就我所知,大批的电缆制造企业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靠有数的客户和低的可怜的利润在那里挣扎。如果真有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看, 这些企业领导人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究竟谁是你的客户?谁是你的用户?第二个问题就是,你究竟如何解决客户以及用户最关心的痛点?你是如何解决的?是按照大家都同样的方式去解决还是有着自己独到的方式,我记得在2006年我们为电缆领域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做战略咨询的时候,就是用这样的问题“征服”了公司高层,从一个总是强调是中国最大最好的电缆厂家转型到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将百亿目标的完成提前了整整3年。

其实,很多传统企业认为互联网+难且不太适用的原因不在于是不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而是源自内在的动力不足或者是内部管理的问题所致,也就是企业家本人的认知障碍!

我们不相信传统行业中所有的价值链都会被颠覆,但我们相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果不重构你所处的产业价值链以及不能重构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就真的可能没有出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