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富周永亮海豹少林寺团队杂谈 |
分类: 国富观点 |
核心团队的相互信任的结果就是行动的默契,默契会使工作更要效率。共同的愿景、专业之间的配合、兄弟般的情感塑造了一种容易沟通的文化,以及相互沟通的语境。
华为创业初期的垫子文化氛围就是郑宝用带着一帮年轻的菜鸟搞开发时形成的,那个时候,要钱没有现在多、住的没有现在好,但是大家热情高涨,吃在一起、睡在一起,一个难点让大家谈论到深夜。这种精神的支柱是什么?就是靠的大家围绕着公司愿景而形成的一种兄弟情义。
马云无论是在北京外贸部那段国企的工作经历还是回到杭州创办阿里巴巴的初期,十八个人往往也是谁在一起、干在一起,吃在一起,在马云那个100多平米的房子里靠兄般的情感和信任成就了一段传奇。
在这样的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是重要的。
美国海豹突击队的团队训练中非常强调个人对于团队的贡献、非常强调个人的自动自发。教官不断的提醒每一个人:
你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自动自发组织中的一员。
这些队员会有一个强烈的意识:或许有一天,我们会与他们在一起执行危险的任务,他们的生命将有赖于我是否能够胜任,而我的生命也将寄托给他们的行动上。
所以,海波突击队的一个内部口头禅是:
你再强也不比最弱的团队成员强。
在中国的团队文化里显得比美国的团队文化更柔和,但也非常有原则,我们强调的是加法原则,发现团队成员之善,帮助你的成员成长,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的师徒制,尽管我们的很多小说中描述了徒弟背叛、师兄弟反目的故事,但是,师徒制还是确保了一个门派的生存和发展。
比如武林中的少林弟子,如果不是师徒制的维护,少林功夫恐怕早就失传了,那些家族式的功夫门派“传男不传女”,传儿不传徒,最后由于儿子的不争气而消失,而少林门派传承千年不断、数朝不衰,强大的师徒制功不可没。少林寺门规严格,不允许恃强凌弱,更不允许内部争斗不息,提倡的是在竞争中的相互提携。以至于少林寺历代似乎没有出现过像其他门派那样名气很大的超一流大师,如霍元甲、李小龙、叶问、黄飞鸿等等,但是师门传承香火旺盛,整体的功夫影响还是中国最具权威的。
因此,少林功夫昌盛,并不完全是来自它的功夫多么天下无敌,而是其强有力的团队文化:讲究培育少林寺的共同文化,讲究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力戒好勇斗狠、严惩违规门徒、强调维护少林功夫的集体名声。
少林没有名人,但是却有全世界最有名的功夫团队。
前两天,我在微博上看了一个段子:史上最牛团队:
创始人——朱元璋:白手起家17载开辟百年伟业;
董事长——慈禧:垂帘47载钦定三朝天子;
CEO——管仲:治理齐国灭掉36个诸侯国;
HR总监——曹操:谋士上千战将如云;
CFO——雍正:13年国库从700万两增至5000万两;
广告部——刘备:凭“我乃汉室宗亲”一句广告语君临天下。
看完这个段子后,我立刻回了一句话:他们绝对是历史最牛的人,但绝对不是最牛的团队。
我们可以简单的想想,这几人能够在一起合作吗?我得承认,他们确实是历史最牛的人,个个能耐大的不得了,问题在于,团队的核心是默契的配合。假设他们这些人真的到了一起,我想,可能就是一个结果:内部厮杀,头破血流,胜者为王,败者不是分尸就是为寇。
要说中国历史上真有最牛团队的话,水浒108将应该算一个,好歹人家一帮草根的泥腿子搞在一起,做成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如果一定要说历史上比较成功的最牛团队,刘邦的团队、刘秀的团队都堪称完美。
优秀的团队最忌讳的是有个别能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与团队其他人不一样,搅得天翻地覆。如果团队领导人能够驾驭这样的能人,并把能人训练成了服从团队利益的人,那当然是最理想的,如果团队成员驾驭不了这样的成员,团队本身就很危险了。
当年,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是历史上最贵的球队,贝克汉姆、菲戈等超级明星云集,被媒体称为银河战舰,但球队的成绩几乎是历史最差的,最后颗粒无收,与冠军无缘。穆里尼奥治理的皇马队,首先治理的就是那些明星大腕,不服从教练、不遵守规则、不按时训练,立刻拿下,甚至“驱逐”出队,让皇马回复了往日的威风。
再看西班牙国家队,也是大腕云集,几乎每个主力队员都是顶尖球员,以往这些球员的管理成了很多教练的心病,西班牙基本上都在进入前四前就被淘汰了,多少年来与冠军无缘,都是世界杯决赛阶段最豪华、实力最强的陪练队。为什么?赢球了,都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输球了,都因为别人是笨蛋。博斯克接任主教练后吸取了2002年那时对巨星纵容而失利的教训,铁腕治军,无论是明星还是大腕,服从整体战术要求是必须的,谁也不例外。在上任后的前13场比赛,他率队全胜,他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上任取得13连胜的国家队主帅。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小组赛首场0比1负于瑞士队的情况下,博斯克率领的西班牙队随后取得六连胜,决赛中1比0击败荷兰队,最终历史上第一次捧起了世界杯。博斯克成为继里皮之后,第二位拿到欧洲冠军杯和世界杯的金牌教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