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29)管蔡世家第五
(2009-04-17 07:07:22)
标签:
司马迁西汉史记本纪书 |
分类: 读史小记 |
《管蔡世家第五》,主要叙述周武王之弟管叔、蔡叔事迹及蔡、曹二国的兴灭历程,兼及武王兄弟的概括介绍。也就是把伯邑考、成叔武、霍叔处、冉季载、管叔鲜等无后或其后人不明的都作了连带介绍,这些人与蔡叔度、曹叔振铎均为武王兄弟,却又不同于武王的其他两个弟弟周公旦、卫康叔那样传国久远。在本篇中,司马迁以介绍十兄弟起笔,以记载管蔡之乱相承,然后分述蔡曹两国结尾,篇中照应十兄弟的下落。全篇笔有繁简、脉络清晰、井然有序。春秋战国时代,局势剧烈动荡,曹、蔡两国处境窘迫,几度兴亡。为了权力,分封的兄弟,也就是手足之间都互相厮杀、互相倾轧,成为你死我活的仇人和敌人,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使历史变得十分血腥。
司马迁在篇首说: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其大意是:管叔鲜和蔡叔度,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一母同胞的兄弟共有十人。他们的母亲名叫太姒,是文王的正妻。她的长子是伯邑考,以下依次是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振、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最小的是冉季载。十兄弟中只有武王发和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辅助文王的左膀右臂,所以,文王不立伯邑考,而立次子发为太子。文王死后,太子发即位,就是武王。这以前伯邑考已经死了。
关于“管蔡之乱”,司马迁说:
太史公曰:管蔡作乱,无足载者。然周武王崩,成王少,天下既疑,赖同母之弟成叔、冉季之属十人为辅拂,是以诸侯卒宗周,故附之世家言。
其大意是:
太史公说:管叔、蔡叔造反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但是,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天下人都怀疑周公,全仗成叔、冉季等同母兄弟十人的辅助,才使得天下的诸侯共尊周室,所以,把他们的事迹附记在《世家》内。
司马迁在篇末说:
太史公曰:余寻曹共公之不用僖负羁,乃乘轩者三百人,知唯德之不建。及振铎之梦,岂不欲引曹之祀者哉?如公孙强不修厥政,叔铎之祀忽诸。
其大意是:
太史公说:我通过研究曹共公不听信贤人釐负羁却宠幸后宫美女三百人高乘轩车的事,得知共公不树德政。至于曹叔振铎托梦于人,岂不是想延长曹国命运吗?无奈公孙强却不好好治理国家,曹叔振铎的祭祀香火终于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