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泰山经石峪高山流水亭记右侧,有题刻“水石阴森”,行书,刻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左有年款及题名:“皇明崇祯十五年壬午秋七月,赐进士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晋人陈昌言题”。题刻“深趣”,末题:“关中斋白生书”。题刻“试剑石”,楷书,左侧有题名“柴寅宾题”。这块摩崖题刻曾多次镌刻,仔细观看,有“明万历.....”痕迹。
其中“深趣”其实是“鼓琴深趣”题刻,款为“关西愚斋白生题”,“鼓琴”二字后被崇祯朝陈昌言“水石阴森”题款所压。据周郢教授研究,红门盘路东侧墙壁上嵌有明万历二年(l574)《红门验单亭题名记碑》,文中云:“愚斋白翁奉上而监斯亭也,纳风云冰霜之气,吾心之泰山也;佩‘苛政猛虎’之训,吾心之圣人也;又刊‘鼓琴深趣’于山峪之上,吾心之经文也。题名之义,其在兹乎?若夫神母之说,则非游士之所知也。翁讳宗哲,字濬夫;游士姓李,名邦奇,俱秦之清涧也。……章丘县主簿白宗哲,陕西延安清涧人,贡。时万历二年闰十二月望日立石。”则“鼓琴深趣”即白氏所刊。白氏之名,《泰山石刻》、《泰山石刻全解》皆著录作“宗誓”,复校原碑,当为“宗哲”。清顺治《清涧县志》卷四《选举志·岁贡》明:“白宗哲:行顺曾孙,章丘主簿。”(按行顺,正统进士、湖广巡抚)(页二十七)又康熙《章丘县志》卷四《仕宦·主簿》:明:“白宗哲:陕西清涧县人。隆庆。”(页十四)据此,宗哲于隆庆间任章丘簿,时逢上官附近州县佐员司掌泰山香税,因来岱主红门验单亭(入山验票处),感山水清音,遂有刊石经峪之举。
“水石阴森”还压了明万历.....十余字,即石刻没有涂红字体,据《泰山石刻记》记载文为:明万历乙卯(1615)孟秋,侍御西蜀牟志夔、宪副新安吴汝显,同游。同样的石刻在朝阳洞右边有一处,岱顶有一处。这三处石刻的位置正好是泰山登山线路上的三个点:石经峪、朝阳洞、岱顶,所以推测这三处内容一模一样的石刻为同一次登山所为。值得一提的是,石刻的内容虽然一样,但是字体不一样,分别是楷书、隶书、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