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杜甫的一天课业压力学生课本恶搞教育 |
分类: 齐鲁文史 |
微博立即引来了所谓的文化教育界的一阵海啸,什么网上恶搞,不尊重先人、不应拿先人娱乐、娱乐至死,恶搞有理 等等,更有甚者上升到对圣人不敬和恶搞传统文化的高度。电视、网络一边倒,对学生的涂鸦娱乐狂轰滥炸。对于那些习惯站在严肃角度看问题 所谓学者们,学生的行为一无是处,必须打压教育学生。我看大可不必,单纯的放在学生课本来看,这只是学生课余涂鸦艺术的一种,这种涂鸦艺术由来已久,并且不仅仅局限在语文课本上,涂鸦艺术最盛行的年级是初四毕业班和初三下学期和高三,都是学生压力最大的时候,这不是巧合吧!不能因为杜甫是古代名人就把他作为圣人不容侵犯,我们要对学生的行为宽容,不要上纲上线,其实这只是学生们的一点创新,一种减压方式,更利于学生成长,从这个角度说,恶搞一下杜甫也无妨。至于为什么会是杜甫,我想不是杜甫也会是其他人。
第一,诗圣杜甫的名字和形象家喻户晓,是中国唐诗宋词的代表人物,今年又恰逢诞辰1300周年,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二,杜甫诗歌是语文课本里的“重点课文”,特别是杜甫的坐像留下了大片的空白,给学生课余涂鸦留下了余地,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杜甫增添了不同的行头,很有创新能力。
第三,现在是没有崇拜的年代,孩子心目中的都是凡人,杜甫的坐像形象过于严肃乃至刻板的,学生颠覆一下传统经典形象,给学生课业压力大找到了一个宣泄渠道,这是深层次的原因。感谢杜甫1300年后还能帮助后人减压,还能变相对现行教育机制提出疑问。
杜甫成为网络红人并不是学生涂鸦的原因, 而是是网络炒作的结果。“杜甫很忙”以恶搞的形式出现,杜甫这位1300岁的诗圣,在幕后推手的推动下成为今年的网络名人,这件事是否炒作、由谁炒作,也许是全民的浮躁,让人深思,但是学生是无辜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