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上的清醒者鲁智深
(2008-06-26 22:28:20)
标签:
水浒鲁智深泰山水浒寨梁山好汉晁盖文化 |
分类: 水浒研究 |
鲁智深原名鲁达,原是渭州经略府提辖,是梁山好汉中第五个出场的人,说起<<水浒>>中最受欢迎的人物形像,恐怕也还是非鲁智深莫数。他是朝廷的官员,身处北宋末年黑暗的官场,耳闻目睹其中的丑陋,认清了当权者的真实面目,他的出身和经历使他对皇帝和官府不抱有幻想,从一出场就是一个清醒者。《水浒》中的人,只有林冲、鲁智深懂得友谊,也只有林冲、鲁智深懂得女人。他们注定是孤独而清醒的,无论在官场还是在江湖。
对待梁山的招安大事,鲁智深是唯一的清醒者,一百单八人大聚义、排完座次后不久的菊花会上,宋江作、乐和唱的满江红词,当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鲁智深表现出对朝廷和官府的彻底失望,所以说了那几句非常清醒的话:“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他认清了当权者的真实面目,他才会鲜明地反对招安,成为梁山事业的正确维护者。虽说最后他还是跟随大伙接受了招安,在情感上说,他真是怕“冷了兄弟们的心”,但也不能说明鲁智深对朝廷有了幻想,这只是作者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招安后鲁智深对朝廷更有清醒的认识,他捉住方腊之后,“宋江道:‘…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他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道:‘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智深听了,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他和燕青一样,不留恋虚名,最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比起宋江之流对朝廷更有清醒的认识。他是一个智慧深远的人,正如他的师父智清长老说的那样,他是一个具有慧根的人,终于修成正果。
鲁智深的突出性格是义气和粗鲁。他的义气与宋江欺世盗名不同,多是救助弱小,救助和自己毫不相干、素不相识的人。在去东京路上,借宿桃花村,为了救刘太公的女儿,痛打了小霸王周通。这一次出手是为了救助素不相识的人。火烧瓦罐寺一节同样是管了一档子与己无关的闲事。朋友有难他也毫不犹豫地仗义出手。他的粗鲁只是外界表现,粗鲁不会影响他的光辉形象,让人看重的是那份坐在店小二门口4小时等金家父女远去的情怀,是在桃花村打退周通后刘太公央求救护时说道:“俺死也不走。”的执着,是在瓦罐寺听得老和尚们三日没饭吃便自己也停了不喝粥的仁念,是为救护林冲大闹野猪林时的粗中有细。
鲁智深上梁山后,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因落草而怨天尤人,改正了喝酒醉后发酒疯的恶习,坚持学习文化,从打死郑屠的不识字,到从回五台山时的认字到杭州六和寺圆寂时写的 39字颂子,鲁智深在军旅闲暇时自己主动学习,有一个美好的心灵。鲁智深是一个清醒的反抗者和统治阶级的叛逆者,他从不滥杀无辜,是一个有见识的、近乎完美的梁山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