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原创:美国大学申请选校就业实例谈(1) — 哥伦
(2012-06-02 22:17:19)
标签:
转载 |
原创:美国大学申请选校就业实例谈(1) —— 哥伦比亚大学MPA在读生反馈
本文为包凡一留学工作室(宏飞洋教育咨询公司)乔向东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她,曾在国内重点财经院校就读,金融专业,绩点3.6,托福 110,GRE 1350,曾在光大银行、国开行、普华永道、中路华会计事务所实习,根据她自身职业定位和专业选择,同时兼顾美国名校和自身背景,通过不懈努力,她幸运走进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开始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的学习,这个曾被认为应届生不可能进入的MPA项目,她成为幸运者之一,依靠毫无工作经验的背景被哥大录取,选择了哥大MPA分支方向的国际金融和货币政策方向,把自己的优势和职业预期很好结合了起来。
这里顺便插一句,前段时间我一个就读康奈尔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的学生也有一个反馈信息,跟大家分享一下,截取部分他的感言( http://weibo.com/heartmatters ):1,我们很多人学CIPA finance方向等于是廉价读了康奈尔大学的商学院,性价比超高;2,国内外教育水平差距太大了,出国后才感觉自己跟美国本科生的差距很大,要是能本科就来美国就好了;3,选择康奈尔大学 CIPA 是一个智选。
关于选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并不是所有申请人都可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或康奈尔大学,所以在选择前要现实衡量自己的整体学术背景,做足够的美国院校了解和分析,反思和评价自己,把自己已成型的东西摆在桌面上研究,知道自己的优势、兴趣、特长在哪儿,然后再做一个合理的定位和选择。关于排名选择,最好做一个专属于你自己的大学排名,不要完全依赖商业杂志或亲朋同学的一些不明就里的推荐,排名给不了一个学校的全貌。
下面我把哥大学生的反馈信息给大家分享一下,了解一下哥伦比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的录取情况,为那些有志于申请这个项目的学生提供一些背景信息,更好地做好申请准备。
=============================================================================
乔老师您好!
谢谢您,我现在已经结束了MPA项目第一年的学习,生活方面也一切顺利。
我把今年哥大公共事务学院的录取情况简单说一下。我了解的情况是,哥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两个硕士项目MPA(公共管理)和MIA(国际事务)一般每年在中国大陆招生合计30人左右,MPA 20人,MIA 10人,这个数字每年变动都不会太大。
对于这两个项目的具体评价,我的感觉是不太适合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学生申请,首先被录取难度很大,我被录取属于个案,呵呵,其次入学以后周围大部分同学,特别是其他国家的同学大都拥有3-8年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课程设置也偏向于案例分析,或者和现实市场紧密结合的知识,没有一定的经验,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而且收获也不大。
从就业角度来说,我们学院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其实更多依靠的是读Master之前的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Master的学习经历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就业难度会非常大。
我们学院的就业帮助比较丰富,会安排具体课程,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简历修改和面试培训,秋季学期开始时,会邀请许多企业来学院举办宣讲会和招聘会,但最终被录用与否还是要看学生自己的努力。
据我所知,我们学院绝大多数中国毕业生近几年都选择了回国发展,有的是自主选择,也有很多是迫于现在美国糟糕的就业市场,留学生很难找到工作,我个人目前也是考虑拿到学位后回国工作。
感谢乔老师在我申请时给予的帮助,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HG
===========================================================================
选择大学和专业不可盲目跟风,不可人与亦云,自己应该对自己今后的求学和人生有所规划,所选择的专业应该是自己有所了解并真正热爱的。
本科阶段知识的积累大多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而高等教育的最大弊端就在于理论与实务操作的严重脱节, 特别是金融等商学学科, 更应该learning by doing。她曾和我在沟通中说,在普华永道一个月实习所学到和领悟到的东西以及得到的锻炼,比在校园中一整个学期还多。
这个孩子在几次实习中的投入让她收获颇丰,每次都有感悟和认识,当然这些认识和感悟对于文书的规划也有积极的作用。对于任何一件事情,即使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做,也应全力以赴,这体现在对整件事情的深入了解,也体现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明确目标、集中精力,这样即使最终失败,也能从中总结出很多东西。
所以,每一个为申请美国大学准备去实习的人,不是为了拼凑申请背景而去实习,需要真心面对,真有收获。包凡一老师( http://blog.sina.com.cn/baofanyi )曾说过:“大学生常忧虑实习经常学不到什么专业知识,给人泡茶、打水、收发信件,或者是data entry。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实习也是一种感情投资。这个公司录正式录用人的时候,完全可以忽略另外一个人有更强的履历,而录用一个他们熟悉并且喜欢的人。”大家可以从侧面参考一下。
另外,简单说两句中国学生毕业后在美国就业的基本情况。发现一个怪现象,网络上,美国的任何专业好像被大家说成都是热门专业,都十分好就业,十分好找工作,其实事实情况并非如此,请大家要仔细去分析去了解,甚至多去求证。美国目前的国际生就业并非像网络所说的那么乐观,就业还是和每个人的个体情况密切相关,目前我也有一些在美国就业的学生也都有沟通,有名校背景进入投行的,有普通背景进入500强的,有会计硕士进入美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有进入学校教学的,综合来看,个人因素让他们比别人更早落实在美国的工作,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名校和名专业的因素。
咨询电话:010 – 82483508
QQ:349540545 or 474637117
Email:baofanyi@gmail.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北二街8号,中关村SOHO 8层816室邮编:100080
我们的主页:www.baofan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