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逆差源于快速复苏
(2010-04-14 00:06:39)
标签:
经济财经逆差顺差白明美国 |
分类: 对外贸易 |
外贸逆差源于快速复苏
作者:周晓艳
贸易顺差让中国成为美国就业问题的“替罪羊”,也成为美国施压人们币升值的“说辞”,不过,这些抱怨在最新的贸易数据面前显得更加无力。海关总署10日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外贸顺差为144.9亿美元,减少76.7%,3月份当月逆差72.4亿美元。这是我国6年来首次出现外贸月度逆差。
在“减顺差”一度被列为商务领域“头等大事”的背景下,月度贸易逆差在3月份出现,不得不让人备加关注。11日,经济导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导报特约评论员白明。
“我国经济复苏早于其他国家。正是在危机中的复苏进程落差,造成此次逆差。”白明表示,贸易和汇率互为“配角”,“逆差可以看做是对美的有力回击,但不能被简单地当做抵制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理由。”
“外贸温带”最适宜
1193.5∶1121.1,72.4亿美元的的贸易逆差,中止了我国自2004年5月开始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的“外贸失衡”。同样是失衡,姗姗来迟的逆差似乎要比顺差令人振奋,更何况是适当的逆差。
后危机时代,各国都在努力加快复苏步伐,毫无疑问,复苏是不同步的,“从1、2月份的逆差趋势到3月份的逆差,可以肯定,中国已经把其他国家抛在后面。”白明表示,3月份的逆差主要集中在一般贸易上,而一般贸易恰恰是反映贸易双方经济发展落差的“温度计”。
白明认为,进口超过出口,说明中国内需强劲,不仅反映在对国内商品与服务的需求上,同时一部分则以逆差的形式让国外“沾光”,而国民消费引擎的启动,正是我们长期以来所期盼的。
基于以上判断,白明预计,我国旺盛的内需仍将提升进口,不排除此后月份逆差继续出现的可能性,但从长期看,加工贸易占据我国出口半壁江山,而加工贸易天然产生顺差,今年全年还不至于出现贸易逆差。
但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仍旧是贸易基本平衡。“最适合我国的贸易结构是外贸温带,既没有大顺差,更没有大逆差。”白明分析,我国进出口商品种类繁多,而国外经济形势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不能排除出现大顺差、大逆差的反常现象,而我们需要做的,则是提高国内商品的附加值,既能让内需更多地在国内消化,又可以使出口“增量保质”,增强外贸“抗热御寒”能力。
不容乐观的是,欧美等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可谓逆差的重要推手。白明呼吁,必须进一步掌握进口商品定价权,避免市场开放度同其他国家产生较大落差。
汇率贸易互为“配角”
谈到逆差,就不得不说起最近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人民币汇率问题。
在白明看来,此次逆差可以看做是对美国的有力回击。适逢美国中期选举,而美国失业率仍高达10%,美国就此指责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的言论不攻自破。
但值得注意的是,出现贸易逆差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就此认为“人民币不用升值了”,“我们不认可美国以贸易顺差为由施压人民币升值的做法,当然也不能自己拿逆差说事儿,以此为由抵制这种压力。”白明强调。
一个是商品流,一个是货币流,贸易和汇率二者只是互为“配角”。白明表示,3月份的逆差在人民币汇率维稳的背景下实现,这足以表明,影响贸易平衡的决定性因素并非汇率,而是市场供求等综合因素,而“这才是最好的解释和理由”。
白明还指出,我国汇率的大方向依旧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何时恢复,目前尚不明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