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国服装出口促进体系考鉴:实务下篇

(2008-04-10 18:37:55)
标签:

经济

服装工业

服装出口

韩国政府

财经

分类: 对外贸易
  

韩国服装出口促进体系考鉴:实务下篇

 

白 明

 
 
    从80年代末开始,韩国服装工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由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向以非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的过渡初步取得了成功。相应来说,韩国服装工业正在由以往的出口数量最大化战略向以出口附加值最大化转化。
  具体来看,近年来韩国服装工业的出口贸易在努力使附加值最大化方面主要围绕着以下“四化”方向发展:
· 品种多样化:旨在通过扩大产品的差别性以求在更大范围内对国际市场加以覆盖。
· 档次高级化:针对劳动力成本不断抬高的实际情况,韩国服装工业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更加倚重非价格竞争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切入高端市场。
· 反馈迅速化:韩国服装工业还通过强化对市场信息的反馈及时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以求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 批量小单化:鉴于产品档次呈现“宝塔形”分布,即高端呈现小单化,而低端则呈现出大单化,与产品档次的提高相适应,韩国的服装工业也必须越来越需要承担多种多样批量不大的“小单”。
  应当看到,通过强化非价格竞争力提高出口附加值在短期内会使韩国服装工业“增收不增产”,而从长期来看,非价格竞争力的提高也会为韩国服装出口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最终使韩国服装工业“增产也增收”。据韩国服装工业协会估计,到2008年韩国的服装出口不仅能够恢复到80年代末的巅峰状态,而且还有可能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随着经济自由化进程的加快,韩国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直接干预逐步减少,政府在经济事务中发挥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转变。近些年来,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韩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更多地表现为通过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空间。
  就服装工业而言,韩国政府的政策一直在不断调整过程中。从1962年到1996年,韩国政府先后出台并实施了7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其中对于有关服装工业发展的政策表述存在差异。例如, 在1966-1971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中,韩国政府针对服装出口发展的政策除了扩大出口服装加工能力外,仅仅了指出服装出口要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由出口纯棉面料服装为主向出口混纺面料服装为主转变,基本体现出依靠价格竞争优势扩大服装出口的战略意图。随着服装出口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韩国政府对服装出口的政策导向也在进一步升级。例如,在1982-1986年的第五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指出了服装出口贸易发展的三大重心:一是针对发达国家越来越严格的贸易壁垒,韩国服装出口结构也应当作出相应调整,鼓励出口更多高附加值服装;二是为了通过设备自动化和更新老朽设施使纺织服装工业现代化程度提高,韩国政府需要扩大纺织设施现代化基金的规模;三是为了提高服装等纺织制品的出口质量,应当从印染业发展入手提高上游产业的整体水平。可以看出,由于韩国政府对服装出口贸易发展的政策导向已经开始由重量向重质转化,提高服装出口的非价格竞争力也相应更加受到重视。
  从微观上看,随着韩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转变,其经济政策越来越少涉及到像服装工业这样的具体行业。从1987年开始,韩国政府在随后的第六个五年计划和第七个五年计划中不再涉及到具体的行业政策。从1997年开始,随着步入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化市场经济,韩国政府也相应停止编制新的五年计划。
  然而,从局部范围看,韩国政府的有关经济政策并没有完全与服装工业的发展脱钩。就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而言,至今韩国的服装工业离不开政府的某些特殊关照。具体来看,目前促进韩国服装出口的政策体系在政府层面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资金援助方面,韩国政府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对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给予资助:
· 运用工业发展基金来资助服装出口企业。从用途上来看,工业发展基金对于韩国服装出口的资助主要投向于老朽设备改替项目/自动化设备投资项目/原材料生产的自动化项目/人力资源培训资财采购项目等。
· 通过扩大产业基础基金的使用范围来改善服装工业的生存环境。韩国产业资源部前不久公布的2003年度产业基础基金预算达到3637亿韩元,比上年度增加8%,除了继续支持航天航空和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外,还将大邱和大田等地的纺织服装产业列为地方特色产业给予资助。
· 韩国政府目前已将时装工业作为政府重点支持的四大产业之一,由政府拨款资助其发展。例如,韩国政府每年向汉城服装设计中心拨款35亿韩元(约合2400万元人民币)。
  在对外贸易管理方面,韩国政府也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体现出对发展服装出口贸易的支持态度。从近一段时间的做法来看,从贸易管理角度体现出的支持主要有以下方面:
· 为了强化产业内部协调自律,提高出口效率,维护行业管理的权威性,根据韩国有关进出口公告,纺织品配额分配以及县官许可证的管理,由韩国政府产业资源部授权韩国服装工业协会/韩国纺织品进出口组合以及韩国生活用品出口组合分别对不同品种进行管理,既负责配额分配,也负责许可证发放等其他管理。具体程序依次为:(1)企业申领配额;(2)接受国外进口商的信用证;(3)持信用证岛有关协会填写出口许可申请,取得出口许可证;(4)持出口许可证到银行申请贷款已进行生产;(5)到海关办理出口许可;(6)到有关协会领取“出口签证”并且将该件发给进口商作为通关凭证。
· 进一步完善纺织品配额按企业分配制度。按照韩国产业资源部的安排,从2003年1月1日起,对追加开放分配方式/子公司的配额适用范围/出口预付款等内容加以完善。
· 为了提高国内相关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出口,韩国政府对面料等与服装工业关系紧密的上游产业在发展上的支持力度也在强化过程中。例如,韩国财政经济部前不久宣布,2003年度适用弹性下调关税的73种商品就包括6种纺织原料。 
2003年度年度适用弹性下调关税的6种纺织原料 
HS税号
商品名称
基本关税
弹性下调关税
5002
生丝
8%
3%
5101-5105
羊毛
1
0
5201-5203
原棉
1
0
5205
棉纱
8
2
5403
可分解或半合成长丝纱线
8
2
5504
可分解或半合成短丝纤维
4
2
 
  在经济外交方面,韩国政府针对发展服装出口所付出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针对某些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政策,韩国政府积极开展通商外交,对有关国家的政界与商界进行外交游说,有效避免了一些针对韩国服装的贸易限制。
· 积极与有关国家开展经济协力对话,减少国内外相关产业间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
·  与有关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及其他贸易协定,最大限度地规避服装出口在税收上的负担。
·  通过亚太经济合作和曼谷协定等多边经济合作谈判以及与日本和与智利等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争取有关国家对包括服装在内的韩国产品给予关税减让待遇。
   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方面,韩国政府有关部门近一段时间以来对于服装高档化设计特别是时装设计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例如,汉城市政府前不久专门成立了汉城时装设计中心,为有关生产出口服装的企业提供时装信息/品牌开发/海外市场拓展/人员培训/高档服装设计等多方面的服务。另外,到去年为止,汉城市政府已经连续10年与韩国时装协会共同举办了每年春秋两届的“汉城时装之周”活动,邀请世界时装界知名企业和知名人士参加,扩大韩国时装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被称为韩国服装之都的大邱市政府也积极为当地企业扩大服装出口创造条件,为此,去年大邱市政府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香港贸易发展局等机构联手成功举办了中国宁波国际服装节。
 
  对于韩国服装工业来说,随着政府干预力度弱化,行业层面在微观政策体系中的地位相应就需要强化。近些年来,发源于行业层面的政策对韩国的服装出口促进过程逐步凸现出主导作用。从体系上具体来看,发源于行业层面的政策对韩国服装出口发展过程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资金支持方面,近些年来韩国服装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行业内资金注入。一直以来,韩国纺织工业协会通过自有运营资金资助其下属会员。对于服装出口来说,受资助的项目主要包括有关生产设备的维护和海外市场的拓展方面以及服装制品的研制开发方面。
  在提高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方面,随着CAD/CAM程度的普及,韩国服装工业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有助于韩国服装在国际市场上以质取胜和以新取胜。在这方面,有关行业组织所付出的努力主要包括在以下方面:
· 在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方面强化行业内部的合作,对某些规模较大的重要研制开发项目由韩国纺织工业协会和服装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牵头进行共同研究,使规模较小的企业也有机会参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
· 贯彻执行高级化育成政策,行业组织在卫生加工和防缩水工艺等方面向有关出口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与服务。
· 为有关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服务。
· 对于产业内有关企业的研制开发加以协调,避免在某一领域研制开发的过热与过冷。
  在产业间协调方面,韩国服装工业出口的发展离不开其他行业发展的同步配套,因而需要有关行业组织出面与其他行业间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例如,服装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印染技术的同步化提高,为此,韩国服装工业协会与有关印染企业之间建立了产品上下游之间的垂直协调关系。韩国中央银行公布的1998年韩国77个行业的投入产出表显示,除了服装工业自身外,共有39个行业为韩国的服装工业提供投入,包括原材料和设备以及相关配套服务,其中服装工业投入的一半以上来自面料业,而纺纱/皮革/石油化工/储运/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服务等行业也与韩国服装工业来往相对密切,在许多方面需要有行业组织出面韩国服装工业与这些行业之间进行对话与协调。
   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方面,近年来韩国服装工业依托有关行业组织进行了一系列大的动作,在涉及服装出口的微观政策体系上应当属于有关行业组织向会员提供服务的范畴。具体来看,这些动作可归纳在以下方面:
· 在海外举办韩国服装展览活动。例如,2002年9月韩国时装协会与韩国东亚电视台和汉城产业振兴财团联手在中国上海举办了国际时装展示会并举办时装表演,使70多家韩国服装企业有机会向中国展示推销男装/女装/童装/运动装/休闲服/内衣和礼服等韩国服装。
· 组织韩国服装生产企业出国进行市场调查并进行推销活动,为韩国服装企业的寻求更多的出口机会。
· 实行同业情报交换制度。例如,在韩国最大的服装基地大邱市,当地的服装生产同业组织要求下属会员必须无条件将所收集到的国际市场信息与其他会员交流。
· 韩国纺织品出口协会和韩国服装工业协会等服装工业组织开始为服装出口企业提供网上服务,包括贸易信息与申请配额等服务类别。
  从出口的协调来看,韩国服装工业也同样面临着自相竞争的问题。为此,韩国服装工业的现行主要有以下方面:
· 韩国的服装出口企业成立了服装出口组合,统一协调下属会员企业的市场竞争问题。
促使有关出口服装加工企业通过同业分工实现更加有效率的专业化,使这些韩国服装企业更加关注于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经营定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