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源性商品价格短期难见熊市

(2008-02-08 23:27:22)
标签:

财经

经济

资源性

次级债

熊市

美国

分类: 商品定价

资源性商品价格短期难见熊市

 

 

近年来,国际商品市场上原油、铜、铁矿石等大宗资源性商品行情火爆,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年初国际市场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就是例证。然而,随着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许多人对世界经济的看法发生改变,其中一些人认为国际市场大宗资源性商品价格在短期内要由牛市转为熊市。对此,我有些不以为然。理由有三:

首先,石油和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度上扬是在整个西方经济持续增长与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大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崛起的共同背景下出现的,表现为需求拉动导致的供应紧张。一段时期内供应之所以跟不上需求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有关供应商的扩大产能过程包括市场行情研判、投资决策、项目上马、建成投产、产能实际扩大等若干阶段,合起来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形成了向需求增长跟进的“时间差”。在短时间内世界石油和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规模难以大规模扩张的情况下,有关供应商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囤积居奇,国际市场上石油和有色金属的供求均衡位置自然会比较高一些。事实上,次级债危机的爆发并未从根本伤动摇美国经济成长的轨迹,只不过能够令美国经济成长过程相对温和一些。退一万步说,即使美国经济真的受到次级债危机的影响而衰退,国际市场伤大宗资源性商品的需求形势也被逼会发生逆转。事实上,尽管从累计存量上看美国对石油等大宗资源性商品需求占世界首位,但从增量角度看,近年来中国对国际市场大宗资源性商品需求增长贡献最大,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国际产业分工的大格局也决定了这一点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现在看来,中国的经济成长动力充足,国际市场大宗资源性商品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需求。

其次,石油和有色金属行情实际上在多年前就开始启动,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国际投机资本有机会为“做多”行情低位建仓,而行情启动时恰逢美国利率处在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国际商品市场上进行炒作的融资成本负担也相对要轻许多。为了应对流动性过剩,美联储在近年来也连续加息,减少的只不过是房地产等实体经济上的流动性,而虚拟经济上的流动性却几乎毫发未损,只不过发生了战略性转移,国际投机资本由炒作“新经济”转向炒作“传统经济”。现在,次级债危机出来了,美联储不得不采取降息措施,国际市场上对大宗资源性商品的炒作也会因此而受到鼓舞。

再次,无论是石油还是有色金属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价格中也应当包含对未来资源稀缺性的预期回报因素,这种越挖越少的资源与越印越多的美元相比自然越来越贵。前段时间,一些国家加大了对资源替代的力度,但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际市场大宗资源性商品的供应形势。要看到,利用农产品替代某些大宗资源性商品方向是对的,但不可能一蹴而就。事实上,这其中由许多技术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即使解决了技术问题,这种替代是否具有经济意义也是一个问题。即使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也解决了,还要涉及到一个投资问题,因为投资中央的项目需要的资金规模大、看到投资回报的周期也长,投资过程中面对的不确定性也很大。即使上述问题都已经不是问题,也要考虑到全世界到底由多少农产品能够依赖转化未资源性商品?农产品也是资源,只不过是可再生资源,但并不能说可再生资源就不是稀缺资源。现在,全世界的耕地数量是有限的,而且水准城市化的发展与沙漠化的蔓延,全世界的耕地存量也在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加大投资资源替代项目,就不得不考虑与人争粮的问题了。事实上,近一段时间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了这一点。可见,靠发展替代资源来解决国际市场大宗资源性商品替代问题短期内还不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