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因小失大的小事所联想到的……
昨天晚上,想吃点什么,打开冰箱看看还有一瓶光明的酸奶在,仔细一看日期,保质期已经超过一天了。犹豫了片刻,心想,这扔掉多可惜啊,厂家不会神算到这么精确吧,于是就喝了下去。睡到半夜时,坏了,肚子很疼,起来拉肚子了,早上还有点想呕吐的感觉,照一下镜子,脸上很苍白,立即去找医生,医生说有点轻微的食物中毒,最好要打吊针,我说不行,今天还要赶上班,家里老妈也在病床上打吊针,我再去挂吊针不是忙中添乱了么。我说就吃药行不行,医生说也可以,但会好得慢一些。开了一大把的药,今天吃三次了,喝了一天的粥,晚上觉得舒服多了。
突然间后悔极了,想想这肚子疼真的是自己找的,如果舍得把一瓶酸奶扔了也就几元钱,也不会闹肚子了。人啊,有时候真的是不能吝啬的,这才是真正的因小失大啊,太不划算了。
想起了“舍得”一词,追根溯源,最早出自《了凡四训》。“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金刚经》云:应无所著而生其心。中国传统的老庄道学思想相互融会,成为“禅”的一种哲理。随着光阴的流转,“舍得”这一禅理,又迅速渗透到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并逐步演进为一种雅俗共赏、启迪心智的“生活禅”。
贾平凹先生有一篇文章,说的也是《舍得》,诚如先生所言: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最懂得的是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可见平凹先生是个参悟透了人生的奥妙与玄机的人。的确,“舍得”二字,其实已经囊括了人生所有的真知灼见。
浸杨梅酒
今天下班的路上,看见很多果农举着雨伞在卖杨梅,站在街头东张西望。我看了一下杨梅,果农说是本地的腾蛟杨梅。杨梅不错,果农怕杨梅打湿还在杨梅篮上盖了塑料纸,早上没下雨所以杨梅颗颗饱满也不会湿,品尝了一颗,味道很甜。我问多少一斤,果农说本地杨梅比福建杨梅和宁波慈溪杨梅味道好多了,本来可以卖10元一斤,因为今天下雨了所以5元一斤卖给你,我要了一篮,一称刚好8斤40元。拿回家先用白酒洗了一下,然后再把白酒沉淀一下,倒掉沉渣用干净的酒浸泡杨梅酒了。
想起老Q这厮,早早就说过等茶山的杨梅红了请我和老碧、含笑一起去茶山摘杨梅的,然后再请我们去温大旁边的农家小院吃农家菜。是不是“杨梅青说好听,杨梅红讲朦胧了?”报纸上说茶山的杨梅已经是大出的时候了,再迟一周估计会是去捡杨梅核了。

很新鲜的本地杨梅。
装在瓶里,刚好满满,白酒还不够,明天再去买两斤。右边这盆红薯的盆景叶子又长了很多,很漂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