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冬天,我再次将目光停留在耿鑫的油画上。
这个军人出身叫耿鑫的北方青年 ,一位个性张扬、狂放不羁的山东人,在杭州居住近20年了。他部队复员后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最后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班油画专业。他原来是温州大学美术系的教师,可他却辞去了工作当起了职业画家。他出版发行了《耿鑫油画集》、《耿鑫素描头像》、《耿鑫速写》、《耿鑫色彩静物》、《艺术家色彩模本--耿鑫卷》、《耿鑫色彩风景》《人物头像.女性篇》、《不同动态的人物速写》等多种个人专著。这几本画册,确实很有份量。
我是先认识他的作品再认识他的人,我们先是在网上交流,可真正接触他也是在最近。那天耿鑫在丽水写生回来,在西子湖畔的一家饭馆约见了我,我们俩探讨了一些共同的话题。耿鑫说他喜欢农村,因为那里有城里人所向往的田园。他喜欢那里纯朴的人们,因为,他们特“农民”。他把生活中的真善美反映用油画的手法表现出来,并注入了他对农村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我看过山东电视台《东方视线》栏目以《耿鑫的田园情结》为专题分上下篇报道过他的艺术成就。山东卫视把他的人物拔得很高。
耿鑫的作品2007年10月《朱家峪系列.狮子口》、《大风景.马岭岗》分别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艺术品创作大赛(油画年)和中国西北大地情中国画、油画展。
2008年8月参加《60、70、80---四人油画邀请展》(周庄当代艺术馆)。他的作品引起了油画界的极大反响。
耿鑫在他自己的代表作品《家峪系列.狮子口》阐述,“朱家峪在山东章丘境内,是一个古老的村庄。说是古老,其实老百姓的房子不少是八十年代山东鲁中地区流行的红砖加土坯的民房。但在那些破烂陈旧的黄土坯建造的古式民宅的衬托下,神秘沧桑,色彩也很美。房院连绵起伏,错落有致,也很有特色。特别是在阳光和山丘的呵护下,一幅幅含蓄而温馨的田园景致让我陶醉。这种老家农村的田园给我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
著名美术批评家,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高天民博士对他的评价是“初次看到耿鑫在谈到他最近的《朱家峪》系列作品时所说的这段话时,可以说给了我深深的触动,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可以体验出山东朱家峪那诱人的画意,更可以感受到萦绕耿鑫内心深处那种浓郁而缠绵的家乡情结。”
美术评论家王凯说“从耿鑫的作品画面中我们会发觉,写实性绘画中融合印象派的笔触。其作品色彩上是颜色与色光的结合,造型上尽精刻微,明暗、色光巧为呼应,使得整个画面明亮、通透中体现出了活跃的因素。随处可见的石磨、石臼、石缸、古井、拴马石,以及破圮的老屋在画家笔下栩栩如生,从中透射出一种生活之美和人性之美。”
我先是被耿鑫的作品所感动,继而又对他传奇的人生故事与性格发生了兴趣,于是我决定采访他,记录他二十多年的艺术人生与鲜为人知的故事。
可耿鑫说,最近他带的学生马上要参加高考美术联考了,等明年考完试再说吧。
我们祝福他,也祝福他的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祝福他在艺术的道路上,永远一帆风顺!希望耿鑫虚心学习、不断努力、善于进取、获取更大的艺术成就!
耿鑫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71791887
(耿鑫的自画像)
(耿鑫与高天民)
(耿鑫的作品)
(耿鑫的作品)
(耿鑫的作品)
耿鑫和他的学生在写生

(耿鑫的代表作)
耿鑫的作品(大观园)
耿鑫的朱家峪系列.正午(耿鑫的作品)

(耿鑫的作品)

耿鑫作品(二月的阳光)
二月的阳光,
盖不住炽热的胸膛。
冰封得太久的记忆啊,
仿佛岩石在阳光下的断层。
大地露出了被压迫得太久的裂,
阳光覆盖在地面的荒草。
照耀着那些腐烂的秋叶啊,
很快被野花的诗篇覆盖!
呵,二月的阳光,
春风拂面,万物苏醒。
在生命的春天里,
在爱情的空气里。
让我们一起拥抱春光!
拥抱天空,拥抱草原!
拥抱贫瘠的山地!
拥抱那些留在风中的传说······
————时光倒流(红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