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拜谒了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众说纷纭的人物———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这里环境清幽,丹桂飘香,一进大师的大门立刻令人肃然起敬。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周恩来总理评价他“学问与革命业绩赫然”。
鲁迅先生在诸多的老师中,他说最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老师章太炎先生。

(章太炎先生之墓在西湖南岸,苏东坡纪念馆对面南屏山麓的林峦深处)
章太炎先生早年反清受通缉流亡日本,其后反对袁世凯称帝被囚禁,晚年又反对日本侵华赞助抗日救亡。
先生研究范围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时人评为“革命元勋、国学泰斗”。鲁迅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赞扬他:“七次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有不屈者,并世无第二人”。

(于2008年10月18日杭州章太炎先生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小荔枝峰北麓,和章太炎纪念馆建筑在同一轴线上,坐南朝北,前后贯通。纪念馆馆名是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题写。这里是我国唯一集章太炎生平展览、文物收藏、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名人博物馆。

章太炎先生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青年时期的章太炎先生)
他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先生钦佩张苍水,曾说:“生不同辰,死当邻穴”,身后终得与英雄为邻。墓碑上“章太炎之墓”几个篆字系他本人生前亲书。

张苍水墓在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与章太炎墓毗邻。张苍水,名煌言,著名抗清英雄。墓碑上刻有“故名鄞苍水张公墓”,东西两侧分别为与他同时被捕殉难的杨冠玉和罗子木墓。墓左前方还有张苍水祠。

张苍水(1620--1664),名煌言,字玄箸,号苍水,浙江鄞县人,南明大臣。明末,他组织义军抗击清兵,曾与郑成功部联军入长江,下芜湖,围南京,威震东南。后因力量对比悬殊兵败。清康熙三年(1664)八月,隐居浙东海岛图谋再起时,因叛徒出卖而落入敌手被捕,铮铮不屈,为国捐躯。
http://img.88trip.com/TripPhotos/%E6%B5%99%E6%B1%9F/%E6%9D%AD%E5%B7%9E/%E5%BC%A0%E8%8B%8D%E6%B0%B4%E5%A2%93/20061010142152783.jpg(张苍水先生之墓)
张苍水英勇就义后,由故交黄宗羲等收拾遗骸,葬在南屏山北麓的荔枝峰下,墓碑题称“王先生墓”。由于清朝廷的残酷统治,当时张苍水的墓仅黄土一抔。但是张苍水宁死不屈的精神,却深深地感动了当时的人民,他的墓前时常有“包麦饭而祭者”;“寒食酒浆,春风纸蝶,岁时浇奠不绝,而部曲过其墓前,犹闻野哭云”。七八十年之后,这“不敢留真姓”的神秘墓葬,才大白真相于天下。绿水青山间,岳飞、于谦之后,又一英魂长眠。后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为他造了墓道和祠宇,祠前还建了一座“南冷亭”。
http://img.88trip.com/TripPhotos/%E6%B5%99%E6%B1%9F/%E6%9D%AD%E5%B7%9E/%E5%BC%A0%E8%8B%8D%E6%B0%B4%E5%A2%93/2006101014215418.jpg
张苍水墓祠重建于1985年。祠堂仿江南传统祀祠,正中为张苍水坐像,堂内外多悬、刻其诗作以及后人颂念匾、联。墓居祠左,墓道宽敞,前立青石坊,两侧陈放石虎、石马等,松柏掩映,英风浩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