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名家咏襄阳诗(部分)赏析

(2013-09-28 11:54:3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笔

古代名家咏襄阳(部分)


堤 上行三首

唐 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明月多。

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日晚上楼招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詹骁勇点评:第一首后两句所写之景就是孟浩然所写的“渔梁渡头争渡喧”,《批点唐诗正声》渔梁渡头争渡喧”是盛唐气象,“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是中唐气象,并非确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则云刘禹锡衍孟浩然字为十四字赋其景并状其声”,更为准确后来李清照写“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从侧面着笔,与刘诗同一机杼。

第二首,刘禹锡诗喜学民歌,看似简单,其实用意深远,婉转流丽。冒春荣《葚原诗说》云此诗:“一呼四应,二呼三应,此错应法。”这还只是就章法而言。此诗妙处更在于结句,“水流无限月明多”既是眼前实景呼应首句江上烟波,同时也是比喻——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来比喻歌中“情”“怨”的无限。歌曲可闻,情怨可感,水月可睹听觉、感觉、视觉三者打成一片,不言而喻,妙不可言!

第三首相对简单,只是描绘当日襄阳商业的繁华景象。总体而言,这三首诗,形象鲜明,写景如绘,生活气息浓郁,是刘禹锡学习民歌所取得的成果。

  

过襄阳上于司空頔

唐 李 涉

 

 方城汉水旧城池,陵谷依然世自移。歇马独来寻故事,逢人唯说岘山碑。

 

詹骁勇点评:《唐诗品汇》云:“于公镇襄阳,为政苛刻。此诗以羊祜之仁,襄阳人思之无穷,劝于公当以羊祜为法,词婉而妙。”给高官献诗,“只咏故实,绝无赞颂盖讽刺之诗也,可置于当地地方官座右。

                                                  

游 襄 阳 山寺

唐 张 籍

 

秋色江边路,烟霞若有期。寺贫无利施,僧老足慈悲。

薜荔侵禅窟,虾蟆占浴池。闲游殊未遍,即是下山时。

詹骁勇点评:首先应该指出,此诗中的“施”字应读作仄声,属平水韵去声四寘此诗颈联用形象来说明颔联,因为寺贫,所以萧瑟,因为薜荔虾蟆“恣肆”,所以见出老僧的慈悲。全诗之要点在于闲,若有闲情逸致,则何处无诗?

 

                                                     

大  堤 

唐 李 贺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青云教馆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詹骁勇点评:起句其实是当时的套语,如韦应物《横塘行》起句“妾家住横塘,夫婿郗家郎”,温庭筠《江南曲》:“妾家白蘋浦,日上芙蓉楫……含愁复含笑,回首问横塘。妾住金陵浦,门前朱雀航。……”清代王琦:“横塘与大堤相近,其地当在襄阳,非金陵沿淮所筑之横塘也。”黎简云此诗“新颖可爱真乐府音节”。至于诗意到底是劝人及时行乐,“未老莫还乡”;还是劝人不要及时行乐,就在于读者自己体味了。不论怎样,通过李贺的秾艳之笔,当时襄阳的美景、美女、美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汉   

唐 杜 牧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詹骁勇点评:人生易老,美景长存,让我们在夕阳西下时,再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宋代词人贺铸将此诗改成《钓船归》(添声杨柳枝):“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固然流利,但有得也有失。

                                                          

春 游 襄 阳

唐 皮日休

 

信马腾腾触处行,春风相与引诗情。等闲遇事成歌咏,取冲筵隐姓名。

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牟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詹骁勇点评:颈联云认人常误,窥鸟分明,盖其心在自然而不在人事也。末联“岑牟”意为古代鼓角吏所戴的帽子“单绞”意为暗黄色的薄衣,此用曹操羞辱祢衡命其为鼓吏改服岑牟单绞之事。皮日休云自己不是祢衡,而是隐者,但他并非不关心现实的隐者。

 

 习池晨起

唐 皮日休

 

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片芙蓉含日开。

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杯。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

 

詹骁勇点评:此诗写襄阳名胜习家池之美景,精彩之处在于颔联。“数声翡翠背人去”,动中静;“一片芙蓉含日开”,静中动。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诗词不宜用代字,然此诗中“翡翠”、“芙蓉”,而径直云“翠鸟”、“荷花”,则艺术效果会大打折扣

 

 寄题岘山羊公

宋 范仲淹

 

休哉羊叔子,辅晋功勋大化行江汉间,恩被疆外。中国倚而安,治为天下最。开府多英僚,置酒每高会。徘徊临岘首,兴言何慷慨此山自古有,游者千万辈,湮灭皆无闻,空悲岁月迈公乎仁泽深,风采独不昧。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卓有王源叔,文学伟当代,借麾守襄阳,高怀极恬退。山姿列云端,江声拂天籁。行乐何逍遥,览忽感慨。不见叔子祠,没民畴内。千金赎故基,庙貌重营绘。襄人复其祀,水旱有赖。太守一兴善,比户皆欢快。源叔正可歌,又留千载爱。

 

詹骁勇点评:此诗赞颂晋代羊祜治襄的仁泽,表彰襄州知州王洙(字源叔重建岘山羊公祠的功德。全诗突出“公乎仁泽深,风采独不昧”,古圣今贤,相互映照。诗句多从《晋书·羊祜传》点化而来:“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如果说邹湛的回答尚有面谀之嫌,八百年后范仲淹的回答“公乎仁泽深,风采独不昧”则可千古不移了

                                

奉寄襄阳张学士兄

宋 欧阳修

 

东津绿水南山色,梦寐襄阳二十年。顾我百今白首,羡君骑若登仙。

花开汉女游堤上,人看仙翁拥道边。况有玉钟应不负,夜槽春酒响如泉。

 

詹骁勇点评:此诗中“梦寐襄阳二十年”之句,人多喜引用,因其一语道出唐宋时代襄阳之繁盛。诗人在此句下,原有自注:“予昔游汉上,尝爱其山川,迨今十六七年矣。”美景、美女、美酒,怎不让人魂牵梦绕?!

                                    

汉  水 

宋 欧阳修

 

襄阳下来滩复滩,七十二回相见湾。南风乍停北风起,愁杀行船牵水

水寒白石光璘璘,鲤鱼短尾黄金鳞。沧波荡漾浴明月,疑是弄珠美人。

江南倦客襄阳道,绿满汀洲怨芳草。大堤花发酒壶香,知君几日到横塘?

 

詹骁勇点评:欧阳修诗虽不如其文其词,然学李白像李白,学杜甫像杜甫,此篇则学李贺,然较李贺平易。全诗写汉水舟行之险,风景之秀,游客之情,转接自然。“弄珠游美人”句交甫解佩之典,襄阳万山附近有地名解佩渚,唐宋时代有弄珠亭。                                    

 

 

隆  

宋 曾 巩

 

志士固有待,显默非苟然。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垂成中兴业,复汉临秦川。平许与际,独比管乐贤。

人材品自异,自得岂虚传?

 

詹骁勇点评:诗题隆中,实咏诸葛,然非泛咏诸葛事。开篇“志士固有待”破题,写隆中,不能只写三顾,还有写到三顾之前的“有待”。“孔明”四句直叙,中四句写诸葛功业。末四句又回到“有待”,点出功业源于理想与品节。全诗以议论为骨,感慨自在其中。

                                  

万  

宋 曾 巩

 

万山临汉皋,峰岭颇秀发。王粲旧居处,荒草久埋没。

解佩盖已,沉碑终自伐。最宜北城望,正值雾霭歇。

缥缈出烟云,清明动毛发。留连至归时,长见西林月。

 

詹骁勇点评:此诗写汉江畔万山风景,点出数处人文景观,王粲旧居,解佩渚,杜预沉碑潭。与自然景观相比,人文景观稍显暗淡。当然,自然与人文最终融为一体,也包括曾巩的这首诗,还有我们此刻的点评、赏读在内。

 

 襄  阳 

宋  苏 轼

 

使君未来襄阳愁,提戈入市裹裘。裘南渡沔,襄阳无事多春游。

襄阳春游何乐许,岘山之阳汉江。使君朱旆来翻翻,人道使君似羊杜。

道边逢人问洛阳,中原苦战春田荒。北人闻道襄阳乐,目送飞鸿应断肠。

 

詹骁勇点评:《襄阳古乐府》共三首其一野鹰来》,咏刘表事;其二《上堵吟》,咏孟达事;其三才是《襄阳乐》,咏刘道产事。据《南史·刘道产传》,道产为雍州刺史,领宁蛮校尉,加都督兼襄阳太守,恩威并施,政绩卓著,百姓安居乐业,作《襄阳乐》歌。当然,分裂时期的“襄阳乐”永远都是暂时的,不论羊祜、杜预,还是刘表、刘道产。苏辙也有一首同题之作,可以参看:“谁言襄阳苦,歌者乐襄阳。太守刘公子,千年未可忘。刘公一去岁时改,惟有州南汉水长。汉水南流岘山碧,种稻耕田泥没尺。里人种麦满高原,长使越人耕大泽。泽中多水原上乾,越人为种楚人食。火耕水耨古常然,汉水鱼多去满船。长有行人知此乐,来买槎头缩项鳊。

                                                       

 隆  

宋 苏 轼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婉蜒迹,使我寒涕垂。

 

詹骁勇点评:同样是隆中怀古,苏轼这首重在情,曾巩那首重在理不同。首先从西国、故里、蜀客切入,亲切感油然而生。然后三用“龙”字,以见诸葛之不凡及后辈之向往。末云“婉蜒迹,使我寒涕垂”,呼应收束自然。

                                                 

汉   

宋 苏 轼

 

忽逾月,沙尘困远行。襄阳逢汉水,偶似蜀江清。

蜀江固浩荡,中有蛟与鲸。汉水亦云广,欲涉安敢轻?

文王化南国,游女俨如卿。洲中浣纱子,环佩锵锵鸣。

古风随世变,水空泠泠。过之不放慢,佇立整冠缨。

 

詹骁勇点评:此诗写汉水,而时时不忘蜀江。中连用三典:《诗经·汉广》周文王政教化行乎南国;郑交甫解佩。三个典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如《诗经·汉广》中的游女与文王并立,或者就是今日洲中环佩叮当响的浣纱女。末句点出对文化的敬重,今日旅游者也应该有这份虔诚。

 

 

 岘 山 

宋 苏 轼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 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 

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 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 

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大材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 。 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詹骁勇点评:此岘山登高之作,惆怅者何,不遇羊祜也。“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化《诗经》“三星在罶”,意思是人生如同三星在鱼罶,稍纵即逝。人生既然如此短暂,就得抓紧时间建立功业,否则大限到时,尚未分贤愚,那就太失败了。此理,游岘山者不能不知;此诗,游岘山者不能不读。

 

万  

宋 苏 轼

 

西行度连山,北出临汉水。汉水蹙成潭,旋转山之趾。

禅房久已坏,古甃含清泚。下有仲宣栏,绠刻深容指。

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传云古隆中,万树桑美。

月炯转山曲,山上见洲尾。绿水带平沙,盘盘如抱珥。

山川近且秀,不到懒成耻。问之安能详?画地费簪

詹骁勇点评:此诗乃万山游记,诗中提到的禅房今已不存,王粲故居、王粲井空有遗址。昔人虽已没,青山依旧在,当年孟浩然游万山诗云:“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曾巩诗云:“留连至归时,长见西林月。”苏轼亦是游至月上,可知其乐。应该注意,诗中“”字当读上声,属四纸,不能读平声。

                                                               

过襄阳题孟浩然画像

宋 黄庭坚

 

先生少也隐鹿门,爽气尽尘埃昏。赋诗真可凌鲍谢,短褐岂公卿尊。

故人私邀伴禁直,诵诗不顾龙逆。风云感会虽有时,顾此定知枉尺。

襄江渺渺泛流,梅残腊月年年愁。先生一往几秋,后来谁复钓头。

 

詹骁勇点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九山谷题浩然画像诗,平生出处事迹,悉能道尽,乃诗中传也。”此诗前八句写尽孟浩然生平,考虑到此书的读者多半是熟悉孟襄阳的襄阳人,就不一一加注了。应该注意的是,“襄江渺渺泛流,梅残腊月年年愁”,由实转虚,得文章之妙。末句与其说用孟诗:“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还不如说用杜甫诗:“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过 庞 士 元祠

宋 陆 游

 

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海内常难合,天心岂易知。

英雄今古恨,父老岁思。苍藓无情极,秋来满断碑。

 

詹骁勇点评:风格颇似老杜,中二联着力,然使人不觉。“海内常难合”,英雄遇合从来不易;“天心岂易知”,成败利钝岂是人力所能决定?英雄今古恨,承颔联;父老岁,承遗祠父老有情,然苍藓无情,结尾扣“凄恻”,然尽在不言中矣!

                                                         

襄阳歌

宋  刘 过

 

十年着脚走四方,胡不归来兮襄阳?襄阳真是用武国,上下吴蜀天中央。

铜鞮坊里弓作市,八邑田熟麦当粮。一条路入秦陇去,落日仿佛见太行。

土风沉浑士奇杰,乌乌酒后歌声发。歌曰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买剑倾家,市马托生死。科举非不好,行都兮万里。人言边人尽粗材,

卧龙高卧不肯来。杜甫诗成米芾写,二三子亦英雄哉。

 

詹骁勇点评:刘过不是襄阳人,但他热爱襄阳,将襄阳视为第二故乡。他喜欢襄阳的尚武风气,“土风沉浑士奇杰”,“买剑倾家,市马托生死”。正因为守住了襄阳,南宋的半壁江山才得以维系。后来襄阳陷落,南宋随即灭亡。此诗当是作者的少作,酣畅淋漓,粗豪之气,溢于言表。

                                               

楚望山望襄中形势

明 李梦阳

 

楚望峰头望楚云,遥怜紫盖紫阳君。庐荒不断盘龙气,碑灭犹存堕泪文。

地转江淮浮远戍,水通巴峡堑雄军。里名冠盖非吾事,愿访鹿门麋鹿群。

 

詹骁勇点评:楚望峰:望楚山;紫盖:即紫盖山;紫阳君:宋代著名道士张祖,此非实指首联叠用“楚”、“紫”二字,流畅自然。颔联用典增加风景的历史厚重感。颈联点题,拉开空间写襄中形势。末联一转,写私心所向,并非官场名利,而是隐居鹿门的先贤庞德公、孟浩然。

 

草  

明 唐 寅

 

庐三顾屈英雄,慷慨南山起卧龙。鼎足未安星又陨,阵图留与浪涛舂。

 

詹骁勇点评:此诗乃题画诗,所题之图为《三顾草庐图》。首句重在一“”字,世皆艳称三顾,作者则云“三顾屈英雄”,别具只眼。“鼎足未安星又陨,阵图留与浪涛舂”,与陆游“天心岂易知”同一机杼“浪涛舂”颇少见,或出白居易诗:“云碓无人水自舂”。

                                    

                                     

襄 阳 山 行

清袁宏

 

青山如沐带葱林,花气吹风鸟送音。榆火新时茶战始,木香开后稻芽深。

扁舟似钓澄江雪,茅屋终营翠壁阴。欲把庞公比叔子,云生云灭总无心。

 

詹骁勇点评:前六句均写山行之景,或远景,或近景,或听觉,或嗅觉,或实景,或想像,不云应接不暇,而应接不暇之感自在其中。末联欲把庞德公比羊叔子,诗人认为庞德公更胜一筹,一如无我之境胜于有我之境。

                                         

将 至 襄 中

清 袁中道

 

处处桃花路,家家枳壳篱。蔬畦鸣暗滴,麦垅发香吹。

山好连云动,沙明与雪疑。莫将愁意绪,污却绣城池。

 

詹骁勇点评:此诗最精彩之处在于颈联。“山好连云动”,云山相依,云在山中,山在云中,山就是云,云就是山;“沙明与雪疑”,远望汉江平沙似雪绣城池”,可知襄阳在经历宋元之际的惨战后,到明代已恢复了往昔的繁荣

                                                                    

隆  

清王士

 

咫尺隆中路,如闻梁父吟地传龙卧久,山接鹿门深。

遗憾留关陇,高风激汉阴沔江流不尽,西望一沾襟。

                                

詹骁勇点评:咏隆中不提三顾,王士禛真非俗手!开篇引出梁父吟。颔联以“龙卧”与“鹿门”相对,颇具巧思,同时强调诸葛隐于隆中,而非以隆中为终南捷径也。颈联写功业虽留遗憾,然高风长留襄阳(汉水之阴)。隐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长使英雄泪满襟”之意作结,馀音袅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