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螳螂捕蝉——小心背后的“黄雀”

(2023-10-15 06:48:13)
分类: 妙文精选
                螳螂捕蝉——
             小心背后的“黄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故事几乎无人不晓,但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真正启迪,又有多少人铭记在心呢?人常常在取得某个阶段的胜利之后就得意忘形,不思进取。殊不知,这种安逸意识的背后,隐藏着类似黄雀那样危险的因素。
    春秋时吴越之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俘沦为阶下囚,但吴王夫差是个胸无玄机,智力平庸的人。他拒绝谋臣伍子胥的忠告,而被献媚、贿赂所惑,把自己的宿敌越王勾践释放回国。
    越王回国后,马上把越国最漂亮的美女西施进献给夫差。夫差得到西施后,整天沉溺于酒色,日甚一日。每逢西施心痛病发作、手抚前胸的时候,那种病态的美让夫差销魂落魄,一切军国大事都抛在九霄云外。对外,夫差贪图武功,北伐齐国,忠言劝谏的伍子胥被他责令自杀。夫差的种种行为使太子友深感忧虑。为了让父王回心转意,他决心设计使夫差觉悟。
    一天,太子友手拿弹弓,浑身湿透,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跑来见夫差。吴王见状深感惊诧,急忙询问原因。太子友说:“清晨我到后花园,听秋蝉在树上得意地鸣叫,正当蝉鸣高兴的时候,一只螳螂却聚精会神地拉开架势,准备捕捉秋蝉。而此时,螳螂压根也没有想到,一只机灵的黄雀正在平心静气,两只闪亮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螳螂。黄雀专心致志地想吃到螳螂,正好我在一旁,马上拉开弹弓,集中精力瞄准。因为只顾黄雀,结果一下子跌到大水坑里,弄成现在这副样子。”
    夫差听完太子友的叙述,似有所悟,他说:“看来这是因为你贪图近利,不考虑后患,瞻前而不顾后是天下最愚蠢的行为。”太子友连忙接着吴王的话说:“天下最愚蠢的事,恐怕没有比这更厉害的吧?当初齐国无缘无故地去攻打鲁国,集中军队倾巢而出,自以为可以占有鲁国,没想到我们吴国正动员所有兵力,长途远征齐国,齐军惨败。眼看吴国可以吞并齐国了,岂料越国正在整顿军队,挑选那些干愿战死沙场的勇士,由三江杀入五湖,挥师北上,一心要捣毁我们吴国,报当年越王受辱之仇。”听到此处,吴王全明白了,太子友所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是规谏他打消北上伐齐的念头。吴王哪里能听进半句,大怒道:“这全都是伍子胥的那一套,妄想阻挠我的计划。伍子胥已经自杀,你再多嘴,我就废掉你!”太子友悻悻地退了出去。
    果然,几年之后,吴王夫差为了扬盟主之威,率领大军北上远征。可是,由于大队人马连续二十几天的急行军已经疲惫不堪,已成强弩之末,根本不能再战。而此时,那位忍耐力极强的越王勾践,不再忍耐,抓住这一最佳时机,向吴国发动突袭。夫差本土危急,赶紧回军救援。结果,反遭越军包围,吴军不堪一击,一战即败。最终,吴国都城沦陷,吴王无路可逃,只好自杀。
    也许,吴王死前才后悔,不该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而让他自杀;也才真正理解太子友所讲的故事。所以临死之际,他用布把自己的脸蒙了起来,表示他在九泉之下无脸再见伍子胥。可惜,悔之晚矣!很显然,越国灭掉吴国,正是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其结果是黄雀吃掉了螳螂。
    现实世界里,为了生存和发展,许多人互相敌对、联合、渗透,形成一种复杂的关系网,处在这种关系上的个体和组织互相牵制。如“蝉”之背后有“螳螂”,“螳螂”背后又有黄雀的格局。这就是鬼谷子所说的“解仇斗郄”驾驭术。面对两者相争,我们应静观其变,坐山观虎斗,坐享渔翁之利。
    我们不能像吴王起初那样,总是盯住眼前的敌人。在追求利益的时候,一定要辨明各种利害关系,识别其中潜伏的危机,注意首尾兼顾。因为,最危险的敌人往往站在你的身后。不要做秋蝉,也不要做螳螂,哪怕你是黄雀,还要看看身边有没有躲藏着的弹弓手呢!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